会员申请

霸拓资讯infomation

首页 > 霸拓资讯

【法国、意大利】巴洛克羽管键琴一手资料汇编-意大利第一手文献 240923

2024-09-20

法国、意大利巴洛克羽管键琴一手资料汇编-意大利第一手文献

编译/张奕明

来源/《钢琴艺术》

图文转码/马战良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学术的基本态度。作为学术平台,霸拓推送(并不代表认同)能引发思索的文章。

 

与钢琴一样,羽管键琴也起源于意大利。在这个诞生了巴洛克第一代羽管键琴大师弗雷斯科巴尔迪的国度,羽管键琴被称为“Clavicembalo”。巴洛克时代意大利的羽管键琴重要人物前有弗氏后有斯卡拉蒂(1685—1757),与斯卡拉蒂同时代还有尼古拉·帕斯瓜利(Nicolo Pasguali,1718—1757)。帕斯瓜利传世的著作有两本教材:一本是关于通奏低音(数字低音)的《通奏低音入门》(Thorough-BassMade Easy)—这本写于1757年的著作已经成了教科书级别的经典了;另一本是关于指法的《羽管键琴指法艺术》(The Art of Fingering theHarpsichord)。另外,意大利学派的一手资料还有很多,然而目前最重要的资料还是弗氏与斯卡拉蒂为他们乐谱的出版写的序言。

弗氏影响最大的作品是《托卡塔与帕蒂塔》(Toccata e PartiteD'intavolatura,写于1615年,并于1628与1637年两次增订,共包括12首托卡塔、4首帕蒂塔、4首库朗特)的第一卷,其亲自撰写的序言是珍贵的一手资料,对巴赫等后人的托卡塔产生了影响。现全文翻译如下:

1.       这些作品的风格应如同演唱“现代的歌曲”(原文为“madrigal”)一样,时而活跃,时而迟滞,不应该拘泥于节拍。

2.在这些托卡塔中,除了不同性格的乐句以及带有感情的装饰音之外,我还试图构建起清晰的乐段。这些乐段可以被单独抽出来演奏。这样一来,演奏者就可以在乐曲的任何位置结束,而不必完整演奏作品。①

3.托卡塔的开头应该缓慢地弹,乐曲中有切分音以及倚音的地方②也应该缓慢奏出,如琶音一般。柱状和弦要分解奏出,这样就会显得不那么单薄。③

4.如果乐段以颤音或者快速跑动结尾,那么颤音(或快速跑动部分)最后一个音应该被保留并延长,哪怕此音实际上的时值短。这样一来,乐段之间的界限就分明了。

5.当终止式出现时,哪怕音符的时值很短,演奏时也应该延长保留。乐段结束时,速度必须放慢。

6.双手同时出现和谐的④四分音符的齐奏。这样的乐段出现时,必须与前后的段落界限分明,交接要清晰。

一手演奏颤音,而另一手正常演奏。出现这种情况时,颤音不可以用“音对音”的方式演奏,而应该演奏得快速。同时,正常演奏的那只手要稳定且冷静,不然音乐将会混淆不清。⑤

7.       一只手演奏十六分音符,另一只手演奏八分音符。这样的段落不可速度过快。十六分音符可以加附点—两音一组,前音短后音长。⑥

8.       出现双手十六分音符的段落时,应该演奏得敏捷而坚决。该乐段之前的那个音符(即前一乐段的最后一个音符)应该被保留延长,哪怕其时值很短。9.在《帕蒂塔与托卡塔》中,如果快速与慢速的段落交替出现,则总体上应该演奏得比较“宽”,这样演奏快速段落时就不会捉襟见肘。换句话说,如果作品中没有快速段落,则建议整体演奏得较为紧凑。演奏者应该以他们自己的品位与判断力来决定合适的速度、精神以及作品的风格(帕蒂塔组曲中的恰空或者帕萨卡利亚可以被单独演奏,其速度可以为组曲中其他乐曲所参考)。

斯卡拉蒂可以说是巴洛克羽管键琴的意大利派中的收束者,他写了大约555首羽管键琴奏鸣曲。无独有偶,他也有一篇短小的“序言”传世,那就是《30首大键琴练习曲》(30 Essercizi Per Gravichembalo)的序言:

读者,不管你是业余爱好者还是专家,请不要期待在这些作品里寻求深刻的意义,而应在弹奏羽管键琴时聪慧地与艺术交流。我出版这些作品并非出于兴趣,也没有任何雄心壮志,我纯粹是希望它们有实在的用处。如果这些作品合你心意,那我还会用其他更轻松丰富的方式来让你愉快。所以,不要太深思,要放松,要多一点儿人情,这样你会更加快乐的。另外,我用D表示右手,M表示左手。祝你快乐!

这部曲集是1738年在伦敦出版的,这30首作品以今天的编号来看,是K1到K30。很难想象这位以“轻松丰富的方式让你愉快”的作曲家写出的作品技巧是如此的艰深。

 

注释:

①尽管作曲家声称他的托卡塔是由具有一定风格落差的乐段构成的,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作品并不会像J.S.巴赫的托卡塔一样,段落之间有泾渭分明的双划线或者诸如Allegro、Adagio之类的文字提示。因此如何分段以及每一段的性格等问题,还需要演奏者自行决定。在这里作曲家虽然允许演奏者在乐曲的任何位置结束,但其实是指在任何一个乐段的末尾(而非任何一个音符)结束全曲。我认为这条允许最特别,现代的演奏者可能会窃笑:如果弹断了,就地结束,也是符合作曲家原意的,岂不美哉?我认为,作曲家这么说,也有可能是不想给演奏者压力,从而使他的琴谱更好卖。—译者

②这里指风格相对自由的段落,而非快速段落。—译者

③将和弦分解演奏的方法在羽管键琴作品中经常出现,用以增加气势,以弥补乐器音量不足之缺点。—译者

④和谐指无和弦外音。—译者

⑤众所周知,在巴洛克音乐中,颤音并不一定与快速画等号。弗雷斯科巴尔迪却建议颤音要快速演奏,在译者看来应该做如下解释。在作曲家的音乐中,有很多“写出来”的颤音,即颤音的每个音都实际地出现在乐谱上,而非简单记为如“tr”之类。这种“写出来”的颤音由于有时值,所以速度为作曲家所规定—多半为慢速或中速。作曲家在这里所说的不可“音对音”演奏的颤音,应该为未写出的快速颤音。需要指出的是,那种“写出来”的、速度被规定的颤音,也不可让听众有“音对音”的死板感觉,否则将会失去颤音的真意。—译者

⑥此即巴洛克以及早期古典派之“不平均(inequality)演奏法”。一条熟悉的旋律,经过反复演奏或演唱,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微调”其节奏,此即不平均演奏法产生之原因。此种演奏法虽然表现为附点,实际上却不该被想成附点。因为其随意性以及即兴性,“不平均演奏法”无法被精确记谱。一般来说,前音长后音短亦可,前音短后音长亦可,悉听尊便。然而弗雷斯科巴尔迪在这里为他自己的音乐做了规定,即前音短后音长。—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