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申请

霸拓资讯infomation

首页 > 霸拓资讯

吴红江:从新法密率到钢琴调律 230403

2023-04-04

从新法密率到钢琴调律

——在“霸拓国家钢琴技师研讨会、洛阳市钢琴调律师协会向朱载堉纪念馆捐赠钢琴仪式”上的致辞

文/ 吴红江(霸拓国际钢琴技师研讨会创会长)

 

朱载堉纪念馆+.jpg

朱载堉纪念馆-研学基地-30.jpg

 

 

各位同仁好!

非常高兴与大家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从律学上来说,十二平均律的出现是音乐从古代走向近代的基础。从此以后,音乐得以自由转调。

中国明代朱载堉于1581年所创的新法密率,首次指出十二平均律各律管长度的一套精密的比例数。(朱载堉的另一项伟大贡献是管口校正值。)与朱载堉同时代的荷兰数学家西蒙·斯蒂文,(Simon Stevin, 1548-1620)提出了十二平均律的公式12√(1/2),存在错误。西方首次真正提出了十二平均律的是法国学者马林·梅森(Marin Mersenne,1588—1648年)在1636年所著的《谐声通论(Harmonie Universelle)》。

新法密率之前更早的创造,是先于《管子·地员篇》(成书战国至西汉)的三分损益律(即五度相生律)。从五度相生律“走到”十二平均律,最少经过了1600余年。音乐(或曰科学)进步之艰辛,可见一斑。

 

密:精致;细致。

率:标准;法度。比例;两个相关的数在一定条件下相比所得的值。

新法:新的方法。

“新法密率”四字,恰恰说出了调律师得以实现音准的条件:使用最新的方法,按照比较值的标准,精细地实践。

 

西方诞生十二平均律80余年之后,德国作曲家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于1722年发表了《Das Wohltemperierte Klavier》(《The Well-Tempered Clavier》),即国人所谓之《十二平均律曲集》。其实此刻巴赫使用的并非是十二平均律(德文Gleichschwebende Temperatur,英文Equal Temperaments),而是比率接近十二平均律的一种音律。可见,在钢琴/古钢琴乐器上实践十二平均律音准却也是极其不易。

好在,就如灯塔之于航海,理论的诞生使十二平均律的实践有了方向。西方较早介绍在钢琴上科学分割十二平均律的方法的有1917年首版的美国人威廉·布雷德·怀特所著《钢琴调律与有关技术》一书。世界上大面积普及科学分律法却又是在二战之后了。

《钢琴调律与有关技术》版权页的次页即印着希腊学者普鲁塔克(Plutarch,46-120)的一句名言——为了创造谐和,音乐必须探索不谐和音。这句话道出了调律的秘密。五度律相生各音音程纯净;十二平均律除同度、八度,其余音程皆不谐和。以五度律循环法,借助谐和音程,佐以拍频规律,制造出音程间的不谐和,十二平均律得以在钢琴上实现。从五度律到十二平均律,放弃某一音程/调式的和谐,获得全部音程/调式的相对和谐,舍小我而得大我,音乐不再局限。

 

一些乐器将十二平均律固定于琴身,而钢琴则是要靠调律师不断地调试才能保持住其十二平均律乐器属性。可以说,钢琴调律师是十二平均律既平凡又伟大的定律实践者。

祭祀,是中国的一种信仰活动,源于天地和谐共生的信仰理念。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我们今日相聚朱载堉纪念馆,就是在祭祀人类共同的乐律先祖;向朱载堉纪念馆捐献我们在中国钢琴厂监制的源于西方的钢琴,就是在告慰我们的乐律先祖:他伟大的理论成果使音乐得以在天地间和谐共生。

感谢朱载堉纪念馆让全世界得以纪念这位乐律伟人!

感谢各位调律师同仁平凡而又伟大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