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小仓贵久子:钢琴的历史-钢琴的诞生3-楔槌键琴 190826
钢琴的历史-钢琴的诞生3-楔槌键琴
文/[日]小仓贵久子
译/李乐中(星海钢琴集团调律师培训班56期学员)
资料提供/霸拓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学术的基本态度。作为学术平台,霸拓推送(并不代表认同)能引发思索的文章。
楔槌键琴
【英】clavichord
【德】Clavichord
【意】clavicordo
【法】clavicorde
楔槌键琴的发声原理极为简单。琴键后部安装有被称作“切音片(tangent)”的铜片,按下琴键后,由铜片敲击琴弦发声(参照P96)。由于触键的力度和速度可以直接传递给琴弦,能够表现微妙的音色变化。由于在发声的瞬间,可以将手指的振动传递给触碰琴弦的金属片,因此可以演奏出柔音(Bebung*)的效果。虽然楔槌键琴可以表达细腻的情感,但由于音量过小,通常只能在私人场合演奏。除J.S.巴赫的次子C.P.E.巴赫、亨德尔、莫扎特、贝多芬等巴洛克和古典时期的作曲家外,楔槌键琴也受到门德尔松、李斯特和勃拉姆斯的喜爱。
*Bebung 在楔槌键琴上可以实现揉音奏法。使用右侧的符号来表示,在按下琴键的同时上下振动琴键来改变发声。在C.P.E.巴赫的作品中可以找到典型的例子。
德国评论家シュペート在1786年的著作中写到:“楔槌键琴可以温柔地与任何灵感产生共鸣……甜美的忧郁,恋爱的烦恼,离别的哀伤,与神灵魂上的交流,不祥的预感,以及温柔的眼泪。”
键盘
楔槌键琴拥有F1-c4的5个半八度的宽广音域。在C.P.E.巴赫所著的《论键盘乐器演奏艺术第1卷》中,提倡键盘乐演奏者在羽管键琴和楔槌键琴上交替进行练习。使用楔槌键琴来培养手指微妙的触控,而通过羽管键琴来练习手指的力度。
P.リンドホルム(斯德哥尔摩)
1788年 68键/F1-c4
滨松市乐器博物馆藏
内部
楔槌键琴的内部空间很大。音板与外壳一同振动,发出柔和丰满的美妙音色。
《楔槌键琴旁的夫妇》
1648年荷兰画家ヤン·モイケンス所作。可以清楚地看到楔槌键琴的内部。
击弦机
在低音区背个琴键对应3根琴弦,其中在最低音区使用了缠线的琴弦。在中、高音区每个琴键对应2根琴弦。由于这台琴是楔槌键琴中最大的一类,采用了每个音对应2到3根弦的专业弦列。在楔槌键琴中也有1根弦,也就是说1对弦,由相邻的两个音共用的类型。
相关作曲家
J.S.巴赫
身边常备楔槌键琴的巴赫对其音乐表现力有很高的评价。巴赫为了练习如歌地演奏而创作了《创意曲集》。而楔槌键琴正是最适合达到这一目标的乐器。
C.P.E.巴赫
C.P.E.巴赫尤其喜爱西尔伯曼所制作的楔槌键琴,经常演奏出奇迹般的效果。《与西尔伯曼键盘乐器离别的回旋曲》Wq.66,正是C.P.E.巴赫为了与像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一样的楔槌键琴道别而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