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申请

霸拓资讯infomation

首页 > 霸拓资讯

91专访丨吴红江:国内最具实用性的钢琴技师研讨会创始人 180702

2019-08-22

91专访丨吴红江:国内最具实用性的钢琴技师研讨会创始人

来源:91琴趣学堂(2016-12-21

 

编者按:2017年4月,吴红江老师率领的Rubato Piano Technicians Seminar团队成功注册为学术团体,并采用“霸拓”这一中文名称。本着“分享﹒改变”这一理念,霸拓团队决意回馈行业,将多年(2011.10-2017.4)使用的“术必拓”这一中文名称及所含无形资产无偿奉献给广大同仁。2017年7月,RPTS团队成功升级为Rubato International Piano Technicians Seminar(Inter-RPTS)。经过了一年的高速发展,霸拓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在此我们重刊此文,以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91琴趣编者按】

当所有人对国内的“大师级”研讨会趋之若鹜的时候,他选择质疑与质证;

当他的著作被刊登连载,被引入教材,他仍自谦所做的不过是“抛砖引玉”;

当这个行业有越来越多的人变得浮躁,他决定沉下心,办一个真正有益于调律师研讨会。

从受教于多位名师,到创办“术必拓(Rubato)”自成名师,他始终带着一颗自谦自省的心追求钢琴调律的底里,追寻职业生涯的底里。

 

 

91.jpg

吴红江

高级钢琴技师,北京乐器研究所工程师,中国乐器协会钢琴调律师分会理事,轻工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北京站)钢琴调律师职业资格培训专家,术必拓(Rubato)钢琴技师研讨会创始人。参与国内调律师职业资格鉴定教材的编写工作,并翻译专业书籍两部。

 

 

1

91:您曾多次与国内外众多的优秀调律师交流,有没有哪一次对您来说印象特别深刻的?

吴:我想,我的学习经历可能更让我难忘。因为在职业生涯中,我受过很多老师的教导和恩惠。比如:

展望先生,他是我调律技术的启蒙老师,他为我后来的学习打下了一个坚实的专业基础。冯高昆先生,我的钢琴结构是跟他学的,他是星海钢琴厂的高级设计师、高级钢琴技师。邹孝廉先生,是教我《木材学》的老师,他原来是北京乐器木材厂技术厂长。董菫先生,他曾是北京钢琴厂外壳分厂的负责人,我跟他学的是涂饰技术。

还有三位老师对我的影响最大。一位是张茂林先生。他教了我钢琴调律的基础理论,因为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我后来才能对专业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我们的联系并没有因为我毕业而中断。从2000年开始,他为我发表的绝大多数文章进行把关,给了我很多中肯的意见。可以说,他是扶我上马的人。我们之间的最后一次合作是2012年出版我翻译的那本《美国注册钢琴技师RPT资格考试教材》,他是审定者。在我心中,这本书是我向老师致敬。因为老师年事已高,我不忍心再让他辛苦,我们才没有再进行专业上的合作。

还有一位对我影响非常大的老先生,就是珠江钢琴的程柏青先生,我的师父。我们是行过拜师礼的。我本身是科班出身,却在45岁的年纪行了传统的拜师礼,可想而知师父在我心中的分量。师父对专业、行业洞若观火,既深入底里又高瞻远瞩。专业上他融会贯通,所以对行业的走向既能宏观把握又能落到实处。他是我学习的榜样。有幸的是,师父为我负责的“2016斯坦伯格杯全国钢琴调律师职业技能竞赛”担任了专家委员会主任,使得竞赛完满;还为我翻译的《钢琴技师工作室技术》撰写了序言。这也是对我的一种鞭策吧。

技术层面上,影响我最深的是斯迪夫·施罗德(Steve Schroeder)先生,他改变了我的专业理念,也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职业道路。现在国内钢琴调律培训都是在讲数值,会精确到多少毫米,但斯迪夫教给我的是比例关系,而不是单纯的数字。这点非常重要,因为钢琴的机械就是各种杠杆。斯迪夫曾经三次自费来华做技术培训,每次半个月,我有幸跟随学习两次。斯迪夫曾对我说:吴,你要把你会的教给你身边的每个人。在那个周围人人保守的年代,做到这一点太难了。出于对斯迪夫的尊敬,我尝试着迈出了这一步。谢天谢地,我做对了。结果大家看到了,术必拓诞生了。我现在很享受这个过程,“分享—改变”已成为术必拓的理念。感恩斯迪夫。

不仅仅是这些老师,还有很多工人师傅给过我很多的恩惠。我实习是在星海厂,流水线上普通的工人师傅也曾一点一滴地引导我、手把手地教我。我今天的成绩是和这一切的恩惠分不开的。

 

2

91:据我了解,你是术必拓的创始人,你在国内创办术必拓的初衷是什么?

吴:其实很简单,因为国内的技术交流不够。

大概是在2003年,我就开始到各地听各种各样的讲座,比如比较有名的外国厂调律师在上海开的讲座。我去听了之后就有了些感受,他们讲课的题目听起来都是很高大上,讲起来也很热闹,然后也有一些提问环节,但是听完回去之后好像什么都没得到,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点不太接地气。所以我打算办自己的交流活动。于是在2010年,术必拓(Rubato)钢琴技师研讨会诞生了。为什么交流会在上海搞了那么多年?因为上海的外企太多了。为什么上海没有诞生术必拓?因为他们不知道调律师真正要的是什么。

有一个问题,千万不要以为培训一次就能学会,这个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在术必拓开讲座必须要有论文。因为写论文会让你的思路很清晰,而讲座进行的时候围绕着论文又不会跑题,大家提问思路也比较集中,讨论也有根据,学过的人也容易回味学习的内容,容易彻底消化课程。据此,我们开了两种模式的课程,一种是研讨会,也就是术必拓的年会。会上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地提问、质疑、争论。另一种是今年开始的底里课。

底里指的是万事万物溯向根本的追求状态。底里课是术必拓建立的新概念,表明术必拓无限追求技术核心的态度。这次底里课有一个内容是宋丹老师讲的《钢琴听觉调律曲线的修正》。其中一个内容是分律实践。在培训之前我们做了水平初测,最弱的学员是52失点。培训之后他的失点减少至8。这证明了术必拓底里课的训练方法是科学、系统的。

研讨会和底里课是我对创建术必拓的初衷的回应。明年我们计划再开设针对某一学科的体系课。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霸拓研讨会.jpg

 

3

91:您觉得与国外的调律师培训相比,国内的培训有哪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吴:国外的培训,一是有较强的客观性,比如说日本的调律培训,是用仪器去测试结果并分析误差原因;二是有较强的规范性,比如日本的调整或维修培训,讲究技术动作和要领;三是国外的培训更加注重基础性。斯迪夫可以在实践中随手做一些工具、工装,是因为他对专业已经吃透了,而这主要依靠的是专业基础知识而非经验。我们行业,国内绝大多数东西都是在模仿,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把这个东西的理论吃透。因为理论没有吃透,所以无法创新。

我们行业国内有一个特点,可能我说的不太客气,就是自娱性比较强,大多数人一直在强调“我觉得我调得好”或者“我觉得谁谁谁调得好”,没有一个客观的依据。还有些人用用户对自己的夸赞作为“我调得好”的论据,其实这些非调律专业的用户的评价是不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的。

至于国内的培训或者讲座,大多是找一些老外讲一些所谓的最高的专业技术,比如“整音”。现在发展到一些国内的所谓名人也开始这么讲。我曾经观摩一个非常有名的调律师整音,用砂纸条成片地打磨弦槌,看起来很帅。但是他少了一个工序,他没有调整弦槌走位。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他的技术是不扎实的,比较好高骛远。

我是从03年开始就在国内看各种讲座,包括老外的讲座啊等等,我发现有一个特点,就是讲得比较虚,这也是我要组织术必拓研讨会的原因。我想做实实在在的技术交流。从2011年创办开始直到2016年,术必拓做了6年,每年都会有一个年会,让大家有一个技术上的交流。讲座需要提供论文,不是说说就完事了,在会上也会有很多的实操,大家会质疑、会提问、会反驳。今年我们术必拓还新开了一个课程——底里课。

今年9月,我们跟91琴趣签订一个合作协议,下一步我们将会为91琴趣的注册调律师提供专业、实用的培训服务。

 

4

91:在您的职业生涯中,曾经为不少名人调过琴,也调过不少有名的钢琴。在调这些琴的时候,您的心态会跟平时工作一样吗?您认为作为一个调律师,又要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呢?

吴:我调过一些名琴,也给一些名人调过琴,比如说斯坦威音乐家。

这个问题我想从我的角度去回答。品牌对于我来说是没有太大关系的,对方是不是名人跟我也没有太大的关系。现代钢琴包括两类,三角琴和立式琴,我们无非是在调三角琴或者立式琴,面对的仅仅只是用户。我举一个例子,我给国内一个非常有名老师调过钢琴,她是国内最有名的老师之一,她的学生是当今最富盛名的钢琴家之一。她有一架雅马哈三角,出了状况,找到我。之前不是我调。我看了琴又发现了其他问题——制音器启动,低音区和中高音区调反了(制音器调整方法有几个流派)。可见她对钢琴的结构和使用不是特别的熟悉。对我而言,她只是一名钢琴用户,我为她调琴是因为我有这样的能力帮到她,而不是她有名气。

从另一方面来说,我觉得作为一个技术人员,即使能为著名的钢琴家服务,调律师也应该要保持谦逊的心态,不要夸大自己的作用。我接触过一位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他是在欧洲获过大奖的,年轻时常年在欧洲巡演,现在一年也有最少几十场演出。他曾经跟我说过,钢琴家事先是不知道琴的状态的,而且每个音乐厅的钢琴的演奏感觉都会有些不一样,钢琴家要做的就要在非常短的演奏时间内明白如何控制这台钢琴,这是他们专业水平的体现——对于一年开两三百场音乐会的钢琴家而言,对调律师是没什么要求的。这就说明,我们调律师在钢琴上要做的只是:谐音关系正确的平均律,充分传递各种程度力量的机械关系,还有均匀的触感和音色。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自律,不管是你要调的是什么琴,为谁调琴,都要把工作做好。

 

5

91:您是北京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乐器修造专业首期的学员,在您这一届之前都是没有这个专业的,您为什么会决定报读这个专业呢?

吴:我是北京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首期学员。

我们开办调律专业之前,在1996年,南京艺术学院就已经开设钢琴调律专业了。他们是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调律专业。因为他们具有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

我当时报这个专业其实就是一个意外。我之前我是做音响师的,当时正在休整期,看到这个专业招生就报了,然后通过高考就考上了。

 

6

91:在职业生涯中,您的许多论文和著作不仅被刊登连载,有些还被引用入教材当中。在撰写论文的时候,一定也是您提高自己的一个重要过程。那您觉得,这其中给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吴:我发表文章的初衷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抛砖引玉。因为在我学习和刚刚从业的那些年,国内的钢琴调律交流几乎是零的,我思考的问题很难找到答案。当时网络也不发达,不像现在可以通过网上查到资料。我不知道我自己得出的答案对的还是错的。所以我想,只要我写文章出来就会有人关注我的问题,我就会得到一些批评和意见。

我从2000年开始发表论文,2004年开始在大学里面教课。通过这些工作,我使自己沉静下来,探寻真正的技术。我迫使自己一个技术点一个技术点地去解决问题。比如说,怎么选择调律扳手?为什么用这种方式击键?

通过那么长时间的学习与写作,我得到的好处就是不再迷信,而是通过质疑、思考,得到真正的答案。今年在北京有一次卡瓦依技术培训,我们在培训会上问的问题,现场的卡瓦依技师没能回答出来。他们给日本总部打了一个电话,然后第二天给了我们一个答案。其实那个答案并不能使我信服。换句话说,我不会再对任何人有技术上的迷信。

 

7

91:您的许多学生如今都在各个省市知名的乐器机构和企业工作,他们一定都是您的骄傲吧?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让你特别难忘的事?

吴:我是有一些学生在知名乐器机构里面工作,但我想说的是千万不要夸大老师的作用,一个人的专业水平是不可能靠短短几年在校学习就确定的。老师真正的作用就是让学生规范,让学生的技术可以有提升的空间。现在时代发展这么快,今天的绝技明天可能就被摒弃。所以我们北京有句话是“学到老活到老”。

一路走过来,专业教学上我当然有很多的酸甜苦辣,我想说的就是:真正自省的学生才能够入行。

如果非要介绍,就说说一个叫闫文荣的学生吧。他是山西一所大学的调律师。原来是学声乐的。大学毕业前找到我,要学调律。他跟我学习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印象中有5个月的样子,但是很勤奋。原因也很简单,如果不能靠技术留校,就得回山里老家了。学成回去后经过考核他就留校当专职调律师了。工作之余也给琴行调琴。工作没几个月,琴行来了一位非常老的师傅,是上海一家钢琴厂的,这个老师傅对文荣的评价很高,说从他的技术看,干了很多年的样子。这件事让文荣比较得意。文荣现在生活得不错,结婚生子、买车买房了。今年年初他在“2016’斯坦伯格杯全国调律师职业技能竞赛拿了全能铜奖、整音技术银奖和调整技术铜奖。在山西这样一个专业资讯闭塞的地方生活,还能在比赛中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不容易,这证明他没有松懈技术,我也比较欣慰。

 

8

91:您觉得作为一个优秀的调律师,除了专业技能,还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吴:我觉得一个技师除了专业技能之外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齐白石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叫“功夫在画外”。也就是说你做出来的专业成绩其实是和你在别的领域的学习分不开的。我个人认为这就是业余爱好专业化。

我觉得弹钢琴对提高调律技术有好处,但不要迷信。如果你弹钢琴弹不到专业水平,就证明你对钢琴演奏的理解和掌控存在很大的错误,如果你用这样的感觉去指导你的调律技术是不可靠的。我不是说弹钢琴对调律技术没有好处,我只是说不要去迷信它。弹钢琴到一定水平对你才有好处,如果是到不了专业水平,空谈感觉,用这个东西做技术参照是不可靠的。

 

9

91:您一路走来一定会遇到很多艰难和挫折,每一次的困难,您是怎么去克服的呢?

吴:首先我本身就相信问题是能够解决的。我相信学习术科的人都有这种感受。

专业方面我是从根本概念和原理,比如调律基础理论或钢琴结构基础理论,去考量这个问题。比如,我刚入行的时候平均律分得不是很好。当时看到一个调律师调得不错,但他不教我,我就想,音律就是一个物理现象,只要是物理现象就是可以计算。我就根据茂林先生教我的理论去推导,结果出来后我就明白音程之间的拍频关系了,然后我就自己去实践,效果不错。当我老师斯迪夫来讲课的时候,我向他进行了印证。这证明,理论正确是可以转化为技术正确的。

同理可知,只要思维正确是可以一步步地克服困难的。

 

10

91:您现在是最高级别的调律师,但我觉得在您骨子里都是学无止境,在非工作的时间里,您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技能的呢?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

吴:想做一名合格的调律师,你一定要有自己的、科学的训练方法。

我举一个例子,刘翔,跨栏冠军,但是他的训练肯定不是每天跨栏八个小时或跑步八个小时,他得做很多相关的训练。弹钢琴也是做过很多训练(练习曲)之后你才能弹好一个曲子。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你肯定需要做出一个好的训练计划。这个是跟你调多少台钢琴没有关系的,一遍遍地调钢琴只是重复,主要是提高练熟度,而熟练并不等于你的技术在提升。

我建议大家设计自己的训练计划。

 

11

91:您除了调律师的工作,还要经常参加交流,编译教材,撰写论文……这么忙碌的工作,您是怎么在工作和休息中找到平衡的?

吴:虽然每天很忙,但是我会把时间细化,比如这半个小时我可以设计成调律训练或者是看几页书,看一章、看一节都是可行的,因为如何利用时间是自己设计的。

第二是我可以做领域转化。看书的时候体力在恢复,而调律的时候脑力活动比较少。

我曾经很多年都没有办法把工作和生活分开,前些年我每年都会梦到几次自己在调钢琴,近两年好很多了。

我比较喜欢看美术类书籍。这对建立艺术通感很有好处。我也比较喜欢看历史方面的书,因为历史书籍的逻辑性都比较强,这个对我设计写作和思考工作的方式方法帮助比较大。

 

12

91:对新入行的调律师,您有没有什么建议可以给到他们?

吴:新入行的调律师肯定是到处去拜师学习,我想说的是:到处去“叫老师”并不等于真正的学习。

首先,基础知识和基本功才是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决定你能够达到的理论高度,基本功决定你的操作能不能实现你的理论。

其次,任何学习是都是按部就班、有迹可循的,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引导你去实现技术的。这个才是真正的学习。如果不是从A点一步步走到B点的学习过程,我觉得都是假的。

第三,不是会不会干,而是应该怎么干。一个好的技师不是什么都做,而是有很多都不会去做。因为他知道这样子做是对钢琴有伤害的。

第四,不要迷信外国人,一定要去质疑是否符合专业原理。比如我们使用的三角钢琴顶杆调节螺丝套筒是日本人改良的,很容易套到螺丝上。按理来说钢琴是欧美的东西,但这个工具是日本人做的。还有一个工具是伸缩排针。排针是欧洲人发明的,但是伸缩排针是韩国人改良的。所以我们调律师千万不要迷信外国人,只问是否符合专业原理。

最后呢,也不要迷信某个名人,企业的产品品质就表明这个厂的技师水平。我们中国人有一个误区就是看产品产量,认为这个厂的产量大技师就很有水平,其实不是这样子,你要看这厂的钢琴做得怎么样,你才知道他技师的水平。不可能琴不好却有好的技师。光有一个摩尔是做不好斯坦威的,换句话说,一个好的品牌是会有一批水平相当高的技师的,一批水平相当高的技师才能成就一个好的品牌。二者互为因果。

 

13

91:对钢琴用户如何养护钢琴,您是否能给一到两点的建议?

吴:第一,温湿度是最重要的。湿度要保持在40-45%。当然,我生活在北京,我的经验(包括观察、记录与比对)都来自这周边。

第二就是调律的周期性。我的建议是如果是专业使用的钢琴,一个月调一次;如果是普通家用的钢琴,换季就调一次。

 

14

91:我们91琴趣是今年下半年开始试运营的,您对我们的平台有没有什么需要说的呢?

吴:我认为91琴趣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所以91琴趣的成功是必然的。


琴趣之星丨吴红江:国内最具实用性的钢琴技师研讨会创始人.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