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钢琴制造-音调之保持7-7 171127
【德】钢琴制造
译/ [台]陈喜棠
注/ 宋丹
图文处理/ 梁锐祥 等
资料提供/ 霸拓
音调之保持7-7
为使对线延伸更有信心,由音阶表内摘出所有a和dis相当之音阶长度。
视察\列数值时,有一印象,感觉高音方面之线延伸甚为微弱,似乎不能保持其音响。但较高级之高青组合不独由共鸣板起甚为稳定,而且有音调动荡。(注:观察上表数值,越往高音琴弦延伸率越小,似乎音准稳定性不能保持。有的高音,不单独以共鸣板的拱度变化影响稳定,且存在音高的变化。)此外在高音部份之钢丝潜变过程可保持三、四年不变。(注:此外,高音部分的琴弦,抗潜变过程在3~4年。)
潜变一词,释为钢丝之形变及其线之延伸。钢丝受是久之拉力负荷时,可发生此种状态。(注:潜变指的是琴弦的变形及其延伸状态的变化。在其受长时间张力负荷的情况下,会出现这一现象。)此与正常之线延伸受一时之高拉力立即发生,但拉力降低时又行缩回者有所差别。潜变则不同,经长久之—段时间后,始行发生,致减低弦之拉力及因此音调不和谐。(注:琴弦在受到短时间张力负荷产生的延伸,当张力负荷去除后,琴弦将恢复原有状态。潜变则不同,是要经过长久张力负荷时,才会发生。琴弦的潜变会导致音高的不协和变化。)
关于缠绕琴弦之线延伸计算,原则上可用同等公式㈠为之。但由于铜丝有不均之缠绕,致每一断面皆有不同之拉力负荷,故亦有其所属之不同线延伸。故虽知其音高,对其发音弦长之线延伸亦难确定。(注:由于低音缠弦铜丝缠绕的均匀程度不同,导致不同的张力负荷,产生不同的延伸。所以,虽音高等因素确定,但弦的延伸率却难以确定)各依铜丝缠绕强度,拉力消失有差异。如果心线较细,拉力负荷较大,则有较多之线延伸。反之则线延伸甚微。但缠绕之琴弦有时比光面者之线延伸较高。
总而言之,琴弦配置应尽量使音阶一致。并有声学上恰当之配合。再则须适应钢琴之大小。装配恰当。则可能发生之音响偏差,亦能使其柔和度过。挂吊之弦长应适合声学上之要求,不应太长。再则仍有要考虑者,为挂吊之弦愈加缩短,则琴桥高度之装配及琴桥压力均愈能准确适合,和弦部分,由琴栓至音制间之弦虽差异必须保持极小,即是琴栓场不应过宽。琴栓及音制两者之距离亦愿保持最小。(注:琴弦配置,应考虑下部无效弦长的长度、马压的大小均匀、上部无效弦长的长度等等因素,使其达到音准及稳定性要求。)
于是音调保持首要为琴弦配置之长度及其所属之配件。其次则要求在强力演奏时,共鸣板之弯拱和琴桥压力能达平衡。共鸣板弯拱对空气湿度变化愈不敏感,则音响保持当然愈见功效。(注:音准稳定性的优劣,首要因素是张弦系统的各项配置数据及部件生产、装配的精确度,其次是在琴弦振幅较大时,保持共鸣板整体拱度与马压的受力平衡。温湿度因素对共鸣板拱度影响越小,音准的稳定性越强。)
置整个钢琴设计以稳定可靠为前提。琴轸板只能算其中之一。声学上之怖始能算音响保持之规范。优良而且能持久之琴轸板,亦应有良好之声学布置,始能保持长久不变之音调。(注:从钢琴设计的角度来说,弦轴板的性能只能是稳定音准的因素之一。遵循的声学结构的原理规范也是影响音准稳定性的根本。二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