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萱:不同触键方式下钢琴声音频谱研究-击弦机系统声学结构组成-钢琴声学构成分析-振动系统 250217
不同触键方式下钢琴声音频谱研究-击弦机系统声学结构组成-钢琴声学构成分析-振动系统
文/赵子萱(中国音乐学院)
图文转码/ 董焕琦
来源/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学术的基本态度。作为学术平台,霸拓推送(并不代表认同)能引发思索的文章。
组成钢琴振动系统的部件,即琴弦和张弦结构,琴弦是振动的主体。弦由静止状态变成振动状态,便会产生音响。钢琴上的琴弦以分段的方式振动,由此产生基因与泛音。琴弦两端被固定住,琴槌敲击琴弦后,受琴槌的外力作用,琴弦向外力的方向发生位移,达到最大位移后又反向运动,回到初始状态,由于受到惯性作用,继续反向运动,重复上述过程。如此反复。这样的往复运动在动能量完全消耗完后停止,这就是弦振动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弦从初始状态到其运动的最大位移即振幅,振幅大小决定响度的大小。每秒钟弦往复运动的次数(即振动次数)为弦振动的频率,频率决定音高的高低。
弦的长短与粗细同样影响声音的音高。由于钢琴体积有限,如果使用同样粗细的琴弦,那么低音区的琴弦长度或许超出普通房间的长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低音区的钢丝弦外缠绕铜线圈,这样相当于增加了琴弦的直径和质量,在张力不变的情况下,琴弦越粗,音高越低。相反,高音区的琴弦需要细琴弦,且长度越短,音高越高。为了克服由于琴弦粗细不均所带来的振动能量过于悬殊的差异,故在中高音区每个音由三根琴弦组成,即琴槌同时敲击三根琴弦,低音区每个音由两根琴弦组成,琴槌同时敲击两根琴弦,极个别最低音区只有一根琴弦。这样的做法使琴弦振动产生的能量得到均衡,从而使声音响度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