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岩峰:断弦2-1为什么会断弦 241223
断弦2-1为什么会断弦
文/张岩峰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学术的基本态度。作为学术平台,霸拓推送(并不代表认同)能引发思索的文章。
今天我们来聊聊在钢琴上的一个非常烦人但又不可避免的一个现象——断弦。
钢琴其实是一种弦鸣乐器,演奏者通过键盘机械让弦槌击打琴弦,琴弦产生的震动通过音板放大后,就是我们听到的声音。
任何由琴弦震动发音的乐器,都很难避免断弦的发生
但钢琴断弦的事情好似很多琴友都没遇见过甚至都没听说过。因为,钢琴断弦的确是个小概率的事情,大多数钢琴弹了几十年都没断过弦。
比起其它弦鸣乐器,钢琴断弦概率低是有原因的,1,钢琴的琴弦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被弦槌和制音器以外的东西碰到的,更不会被手摸到。这就减少了手上的油和汗对琴弦的腐蚀。2,钢琴的琴弦很粗,一般钢琴上最高音,也就是最细的琴弦的直径也要有0.775mm。
诶,好像跑题了,不是说钢琴断弦的事儿吗?怎么说起来不断弦了?
好吧,书归正传。
为什么钢琴会断弦呢?那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里面的原因。
1、腐蚀问题;这往往发生在比较老的琴上面,尤其是长年存放在湿度比较大的地方,琴弦毕竟是钢丝,即便现在的琴弦大多有镀膜层但也只能减缓生锈,生锈后会改变钢丝的结构,让其抗拉能力下降,尤其在调律时,瞬间改变了琴弦张力,可能会断。所以我们调律师看到老琴琴弦生锈时,一般都会提醒琴友,可能会断弦。为了减少腐蚀情况发生,我们调律师需要用手接触琴弦的时候,比如换弦时,都会带上无水无油的手套才能操作。
2、结构问题;以立式钢琴为例,琴弦从最下边的挂弦钉延伸到最上面的弦轴钉,被分割成了5段,也有4段和6段的,我们就以最常见的5段弦为例说明。每两段之间都会被各种结构把琴弦进行不同角度的折弯。如果钢琴的弦列设计上有问题,导致某个位置的琴弦折弯角度太大,那在调律的时候,断弦的风险也会增加。因为调琴时是通过转动弦轴钉为琴弦调整张力,过大的折弯会阻碍琴弦张力向下的传递,最终在有效发声的第三段张力没有达到要求时,弦轴附近的琴弦已经耐受不了过大的拉力,最终断弦。这往往与琴弦腐蚀问题同时存在。也是容易发生在调律时断弦。这种不合理的设计往往出现在小尺寸琴的最低音几条琴弦,还有就是使用定弦钮作为弦枕的钢琴上。
3、配件缺陷;这要从两方面说,一方面是琴弦的缺陷,另一方面是钢琴音源系统的缺陷。现在的钢琴裸弦基本都是在用德国勒斯劳的琴弦,他们生产的琴弦质量非常稳定,一般不会发生出厂产品缺陷,更多的是因为运输,存储等过程中造成的折弯,锈蚀等缺陷,很容易肉眼发现,如果发现放弃不用,改用没有缺陷的就好了。还有一种琴弦的问题发生在缠弦上面,缠弦是用裸弦和铜丝二次加工得到的琴弦,都是用在低音区,加工工艺和设备的问题也是出现断弦的原因之一,这种断弦一般发生在挂线钉麻花扣的位置,也有发生在缠铜丝的开始和结束位置,通过断弦的位置很容易判断。比起琴弦缺陷,反而钢琴音源系统的缺陷倒不容易发现,这种缺陷往往发生在5段琴弦折弯的地方,比如铸铁板有毛刺没有打磨干净,损伤了琴弦;再比如马桥高度不合理导致的琴弦在马桥处的受力不合理等。如果钢琴经常在某一个音,某一条弦反覆断弦,那就要仔细检查音源缺陷问题了。这种断弦情况的发生不一定在调律时,也有可能在弹琴时发生。
4、弦槌问题;过度使用的弦槌也会诱发断弦,弦槌是由中间的木芯和裹在外边的羊毛毡构成,弦槌的形状一般有钻石型、梨型、卵型,各个品牌的造琴理念不一样,所以形状上略有区别。但不管那种弦槌形状,弦槌击打琴弦的位置都是以弧面最为理想,并且击弦点位置的毛毡核心要有一定硬度,表面要有一定弹性,这样激发的声音才能好听。重度使用的弦槌在弦槌击弦点的位置表面的的弹性毛毡会在使用过程中被压缩,最终形成很深的沟槽,而且沟槽的底部非常的平整坚硬,这时候再弹出来的声音会非常的炸裂,音色不圆润,因为击弦点具有弹性的弧度变成了坚硬的平面,同时也增加了断弦的风险。这种断弦的症状很好辨别,主要有两个方面判断,第一是断弦区域集中,主要以小字三组为中心的两个八度,第二,断弦随机性很强,一般不会集中在一两个音,一两条弦上,第三,是在大力弹奏的时候断。这种断弦除了要换弦以外,还要对弦槌进行重新塑型并恢复弹力,这对技师的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费用也会更高一些。
5、挂弦工艺问题:在弦轴位置,弦圈应该紧密排列,排列松散或者琴弦相互碾压也容易发生断弦。有这样问题的琴弦断弦风险很大,但也不排除这弦一辈子也不断,如果发现了,那就放平心态,因为纠正这个问题本身断弦的风险更大,倒不如他什么时候断了就什么时候换,不断就不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