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申请

霸拓资讯infomation

首页 > 霸拓资讯

赵子萱:不同触键方式下钢琴声音频谱研究-相关文献综述-国内 241202

2024-11-29

不同触键方式下钢琴声音频谱研究-相关文献综述-国内

文/赵子萱(中国音乐学院)

来源/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学术的基本态度。作为学术平台,霸拓推送(并不代表认同)能引发思索的文章。

 

 

目前,国内对钢琴触键方式与音色关系的客观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实质性的研究成果,多是结合钢琴家的经验之谈与人耳主观听觉感知这一层面进行探究。鲜有利用测量触键速度、触键力度或是频谱、长时频谱的方法对音色进行客观分析。国内最早用客观(声音频谱)而非主观的方式对触键方式与音色关系进行研究的学者是北京市第三师范学校马清和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相关人员。他们分别于1991年和1990年发表《钢琴由不同弹奏方法产生不同音色的声学研究》'和《钢琴弹奏方法对音色影响的音乐声学分析》2两篇文章。通过对"较深而缓慢地触键"和"爆发性地触键"两种触键方式对声音的时域和频域进行分析,这两种触键方式主要区别是触键力度不同,结论是发现声音在衰减过程中振幅大小不同以及振幅的衰减时间对音色都是有影响的,"爆发性地触键"高频泛音的波峰较宽。西南大学音乐学院硕士蔡娴的2010年硕士毕业论文《钢琴触键技术影响音质效果变化的可控因素讨论》3,对钢琴触键速度和触键频谱分析做了相关实验,触键方式分为"高抬指快下键"和"贴键慢下键",笔者认为其最终的区别在于触键的力度不同,与是否高抬指并无太大关系,因为这两种触键方式只涉及到强、弱两种力度。实验中触键速度是通过测量手指接触琴键到琴随敲击琴弦之间的时间,和琴键到琴随之间的距离,最后算出速度。笔者认为如此测出的速度是平均速度,而手指在触键时的速度不是匀速运动,是加速度运动,如此得出的速度并不能反应出手指触键速度的真实状态。在对比不同触键方式的频谱分析中,作者分析了声音波形的时域特征和频谱特征,关于频谱特征部分,如果作者具体说明测量频谱的时间范围,则会提高结论的精确性。国内的研究文献中,对击弦机材料、性能、规格和各个参数的变化与音色频谱关系的研究较多,但这与本文的研究主题—触键方式与音色的联系不大,所以在这里不做费述。笔者搜集到的与本论文主题相关、研究声音客观属性的国内文献只有上述几篇。另外较多的是关于触键方式与音色主观听觉关系的文献,例如赵晓生在他的著作《钢琴演奏之道》4琴法篇中,对手指的垂直触键和水平触键动作要领做了详细讲解,形象的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理论把垂直触键比作"阳",而把水平触键比作"阴",前者发出的声音明亮清晰,感觉声音从一点爆发出来,集中且有穿透力;后者发出的声音柔美、平和,声音散发比较均匀,两种触键方式一阴一阳,一刚一柔,对比明显。克拉伦斯žž汉密尔顿著,周薇译的《钢琴演奏中的触键与表情》5按照触键的用力方式,将触键分为指力触键、手力触键、臂落触键和全臂触键。其作者认为钢琴声音的色彩变化,是由于琴槌敲击琴弦的力量不同决定的,力量大则声音尖锐,这是因为产生了上方泛音,上方泛音的出现是因为弦的附属振动。而力量小,上方泛音则消失,声音就变得轻柔。约瑟夫ž迦特著,习绍华、姜长斌译的《钢琴演奏技巧》6中的观点是,手指的触键技巧会导致乐音上方泛音的变化。手指距离琴键的距离越大,上方泛音效果越明显,贴键直接触键,上方泛音就会减弱甚至消失。作者认为上方泛音数量越少,声音越饱满明亮,声音听起来就越优美。演奏者在触键时可以通过控制上方泛音的数量对音色进行控制。在保持相同触键高度的前提下,如果增加触键面积(折指就增加了触键面积),就会增加上方泛音的数量,音色也会被改变。

 

 

注:

1马淸,单适南,白滨(1991).钢琴由不同弹奏方法产生不同音色的声学研究.应用用声学02期

2马淸(1990).钢琴弹奏方法对音色影响的音乐声学分析.中央音乐学院学院学报第二期

3蔡娴(2015).销琴触键技术影响音质效果变化的可控因素讨论.(硕士论文,西南大学).

4赵晓生(2007).《钢琴演奏之道》.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5克拉伦斯žž汉密尔顿(周薇译).(1995).《钢琴演奏中的触键与表情》.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6习绍华,姜长斌(译文)(1983).钢琴演奏技巧.人民音乐出版社(约瑟夫ž迦特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