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成国:钢琴传入我国后的几种名称 241125
钢琴传入我国后的几种名称
文/巩成国
来源/《乐器》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学术的基本态度。作为学术平台,霸拓推送(并不代表认同)能引发思索的文章。
钢琴一词在世界上通用的英文名称叫做“Pianoforte”。这一名称源于意大利语,自18世纪初沿用至今。但是,钢琴最早传入我国的时候,并非叫钢琴。据史料记载,钢琴传入我国后有“六种名称”之多,真可谓五花八门。
各种史料上记载,钢琴最早传入我国是明朝(1600年),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进贡给中国皇帝明神宗的一架古钢琴(克拉维卡)。传教士利玛窦在我国传教,居住长达30年之久,大力介绍西方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对沟通中西方文化有一定的贡献。译著有《几何原本》、《天学实义》、《万国舆图》。利玛窦还编写了一本《西琴曲意》的书,这是我国最早所见的一本有关键盘弹奏方法的书籍。当时宫廷内的人都将这架古钢琴称之为“西琴”。
史书《续文献通考》120卷第5页上有这样的记载:“大西洋利玛窦献其国乐器,纵三尺、横五尺,藏椟中。弦七十二,以金银或链铁为之。弦各有柱,端通于外,鼓其端而自应之”。对这件七十二弦的乐器,当时人们称做“七十二弦琵琶”。
康熙在我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博学多才的皇帝。他勤于读书,不仅对儒学、数学、水利颇有研究,对音乐也有较高的修养。葡萄牙传教士徐日升,曾经教康熙弹过古钢琴。据记载,康熙皇帝还能在古钢琴上弹奏中国古曲《普庵咒》,足见其已达到了相当程度的演奏水平。可以说,康熙堪称为中国第一位认真的、有相当水平的古钢琴学习者。当时康熙皇帝将古钢琴称之为“西洋铁丝琴”。
我国早期对钢琴的译名叫法很不统一,除了以上提到的三种名称外,还有称之为“番琴”、“雅琴”、“洋琴”等。特别是将钢琴称之为“洋琴”的在本世纪初较为普遍。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丰子恺先生,1929年3月编写了一本《洋琴弹奏法》,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从以上史料可以看出,钢琴原来并不叫“钢琴”。那么钢琴传入我国后何时才称做“钢琴”的呢?据周大风先生的《钢琴维修及弹奏》一书中介绍,我国之所以称其为“钢琴”,是在1840年帝国主义的坚舰利炮打开国门之后,有一欧洲的乐器商人为推销钢琴,牟取暴利,就大力宜传说里面的东西都是钢制成的,所以会有这么重。从此,一传十,十传百,约定俗成,国人便开始逐步称它为“钢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