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作曲家论音乐-莫扎特:《后宫诱逃》 241007
作曲家论音乐
后宫诱逃
引自1781年9 月26 日于维也纳致父亲信
文/莫扎特
编/【美】萨姆•摩根斯坦
译/葛良全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学术的基本态度。作为学术平台,霸拓推送(并不代表认同)能引发思索的文章。
我想,如果我把关于我对这部歌剧(《诱逃汩的一些想法告诉您,您一定会很高兴。原作的开头是一段独白,我请斯蒂芬尼①先生把它改写成一段小咏叹调,然后把它编入二重唱,而不是在奥斯明的唱段之后让他们俩人在那里喋喋不休。我已把奥斯明的角色交给了菲舍尔先生,他有极好的男低音歌喉〈尽管大主教对我说过,他的音唱得太低,不象男低音的声音,但我确信,他下次→定会把音唱高的!〉我们必须利用他的好嗓子,特别是他有维也纳的昕众。但是,在原剧中,奥斯明只有这首短歌,再就是三重唱和终曲中有他的演唱,仅此而已。所以,在第一幕为他安排了一首咏叹调,在第二幕里也有一段咏叹调。我已向斯蒂芬尼解释了这段我需要的咏叹调歌词。实际上,在斯蒂芬尼对它一无所知以前,这段咏叹调的乐曲我已基本完成。我现在只把我写的这部歌剧的头、尾附上,它们的效果肯定不会差。我的土耳其音乐的伴奏使奥斯明的愤怒显得滑稽可笑。创作这段咏叹调时,我有时设法使菲舍尔优美的低音得到充分的发挥(虽然萨尔茨堡的米达斯②③不喜欢他〉。实际上,唱段“Drum bein barte des propheten”〈对此诅咒发誓〉的速度不变,但是带有时值较短的音符;当奥斯明的火气越来越大,咏叹调要结束时,速度变得很快;这里采用了迥然不同的节拍和调;这种对比肯定有效果。因为人处在狂怒之中,会咨意妄行,肆无忌f单,一意孤行,因此这时音乐也是这样,忘掉了它自己。但是,愤怒,无论强烈与否,其表现方式决不能令人讨厌;音乐,即便是在表现最恶劣的事物中,也决不应该刺耳;它必须使昕众身心愉快;换言之,音乐永远不应失之为音乐。因此,我没有从F调〈这段咏叹调所用的调〉出发,进入远关系调,而是进入近关系调,但也不是进入最近的近关系调一-d小调,而是进入比它稍远些的a 小调。现在,我来谈谈贝尔蒙特的A大调咏叹调z “O wie angstlich,O wie feurig.”〈啊,多么愤恨〉您想知道我是怎样表现它的,又是怎样揭示出他心脏的跳动的吗?我用了两把小提琴来演奏八度。所有昕过它的人都特别喜欢这段咏叹调,我也特别喜欢它。我特意把它写给阿达姆贝格唱的。您会感到他在发抖、畏缩;您会看到他起伏的胸脯开始鼓起(我用渐强来表现〉;您会听到耳语和叹息声,这是用带有弱音器的第一小提琴和一支长笛的同度重复来表现的。
《土耳其近卫步兵合唱曲》要做的,全做到了,很令人满意,它简短、活泼,维也纳昕众会感到高兴的。为了卡瓦利丽小姐灵活的歌喉,我只得牺牲部分康斯坦茨的咏叹调g “ Trennung war meinbanges Los und nun schwimrrit mein A吨’ in Thranen. ”〈离别的泪水〉我尽管利用意大利华丽雄壮咏叹调努力去表现她的感情。我把“Hui”改成了“schnell”,因此现在就变成了这个样子z “ Dochwie schnell schwand m:eine Freude. ”(快乐消失〉我真不知道我们德国的诗人是怎么想的。即使他们不理解戏剧,或者退一步说,他们不理解歌剧,他们也不应该让他们笔下的人物象在对一群猪秽说话。Hui ,大母猪!
现在,再谈一谈第一幕结尾的三重唱。佩德里罗把他主人装扮成一个建筑师,这样他就有机会去花园与康斯坦茨幽会。巴萨·塞利姆雇用了他。管家奥斯明是个粗暴的下贱人,敌视陌生人。他不知道此中奥秘,非常傲慢,就是不让他们进花园。三重唱开始得比较突然,歌词适宜三重唱,所以我把它写成非常优雅的真正的三声部乐曲。随后立即开始需要极度轻奏的乐段一一必须快速演奏一一音乐在一片嘈杂声中结束,这种嘈杂声总是适于放在一幕戏的结尾。它越乱越好,越短越好,这样听众就无暇使他们的掌声平静下来。
我寄给您的序曲只有十四小节。序曲很短,强奏乐段和轻奏乐段相互交错,土耳其音乐总是在强奏乐段中出现。序曲多次转调;所以我看,即使有人在前一天一夜未睡,也不会在听它时打瞌睡。下面,困难来了!第一幕三个多星期前就完成了,另外还有第二幕中的一首咏叹调和醉汉二重唱(per i signori viennesi)也早已完成。这醉汉二重唱完全由《我的土耳其归营号》组成。但我不能再继续写下去了,因为整个情节还在修改,其实,这是我自己的要求。第二幕开头有一首迷人的五重唱,或者说是终曲。不过我倒想把它放在第二幕的结尾。为了使之付诸实现,必须进行大修改,实际上要重新设计一一但斯坦芬尼正忙于其他作品,不能脱身。这样,我们只好耐心等待。大家都在骂斯坦芬尼。从我的情、况看,他或许只是表面上和我很友好。但不管怎么说,他终究还是要为我改编剧本的一一况且完全是按我的要求改写的一一所以,苍天在上,我再也不会向他提什么其他的要求了。
① G. Stephanie(I741一1800),他把Fr. 布雷特纳(1748>,--1807)的原书改写成了《诱逃》的歌词。一一原注
② 米达斯系希腊神话中弗利治亚国玉,他贪恋财富,曾求神赐给他点物成金的法术。一一译注
③指太主教希罗尼缪斯·科罗雷多。一一原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