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蓓佳:从大清朝到新中国一一宁波大碶朱氏四辈三代调律师的故事-到延安去 240930
从大清朝到新中国
一一宁波大碶朱氏四辈三代调律师的故事
到延安去
文/朱蓓佳 (西安音乐学院)
来源/ 《弦准音纯 百年相承》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学术的基本态度。作为学术平台,霸拓推送(并不代表认同)能引发思索的文章。
1989 年冬天,学校派出调律小组去给兄弟单位延安歌舞团服务,我作为第二梯队, 等着徐胜利老师的电话。他先出发到那里统计所有缺配的材料零件和琴弦,我在车间做 好琴弦,带齐所有材料背上包出发啦。早上六点天黑压压的,坐上了发往延安的长途汽 车,随着开始爬坡上原,天也开始亮了。第一次见到那么沉厚的黄土高坡,皑皑白雪覆盖 着窑洞。脑海里回旋着黄河协奏曲,兴奋地就像奔腾的河水,像一只出笼的小鸟。晃晃 悠悠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长途车才到了延安。当时延安歌舞团就坐落在城区东关,老飞机 场的前面。我们专门跑去跑道上,回忆了课文《挥手之间》。
整个陕北地区那时还没有调律师,对西安来的老师非常客气。歌舞团的领导很关心 我们工作之余的生活,心疼我们不会生炉子,屋子会凉,每天总会派个人把炉子烧起来, 还在食堂的操作间专门支了张桌子让我们吃饭。
一个演奏员问徐老师:“这第二回咋派来个女娃娃。”
“女娃娃?这是我师父的亲孙女。”
“朱师傅的孙女啊,上学的时候朱师傅对我们可好了。厨房师傅,快把米饭蒸上。”
一天我正要推开食堂操作间的门,就听见打饭窗口有个小姑娘欣喜地叫道:“今天有油炸馍,还有米饭!今过啥节啊?”食堂大师傅压低声音说:“你个不懂事的娃娃,那是给人家西安的老师预备下的,等下。” 我吃了一块油炸馍,拿起了一块发糕。
大师傅看到说:“吃这做甚?有米饭呢,得是不合胃口再给炒个菜?”
“发糕在炉子上烤烤,脆脆的,特别香,特别甜,我喜欢吃这个。
现在小朋友很难理解那个时候的物产供应,延安歌舞团拿出了最好的来招待我们。 无以回报,只有好好修钢琴。 从延安回来之后,阿娘说我比以前懂事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