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申请

霸拓资讯infomation

首页 > 霸拓资讯

Keith Akins:惠众整音法 170619

2017-09-04

霸拓年会文选2016

惠众整音法

/ Keith AkinsRPT

/理智

编辑/霸拓

 

本文原载于美国注册钢琴技师协会(PTG)出版的《钢琴技师杂志》(Piano Technician Journal20017月号,此篇由原文修订增补而成。本文可以复印,但须保持页数和装订完整。未经许可,不得用于网络。

引言

前不久,我在调完一台琴后试弹了几下,越弹越爱不释手。每次调完高档钢琴,我都忍不住要弹一会儿,但这次我弹的不过是一台60多年前生产的49(译注:148cm)普通三角琴。让我“难以自拔”、客户惊叹满意的,不是调律的质量,而是音色的品质——整音。在多数情况下,日常维护中515分钟的工作就能在普通钢琴上收到效果。

 

应该改变的观念

整音所需的工作十分简单而有效,但在进行之前,必须先摆脱一些陈旧的想法,即:整音就是一连串的实验、试错,而到最后,你总会碰到难以取悦的客户,无论你把音色整成什么样,他都不会满意。

这些想法端赖各种钢琴技术文章和教学所赐。

比如在对一套新弦槌进行整音时,书上多半会说,先用硬化剂,然后等一会儿,等硬化剂干了以后用针扎,从肩部扎起,渐渐扎到顶部,把整套弦槌扎完。过程中可能要熨烫或者用砂纸打磨。还有的说,对于磨损的弦槌,打磨是整音的第一步。在技师会议和讲座交流中,我们总能听别人说起各种难伺候的客户对音色要求如何刁钻,或是如何整备音乐会钢琴才能让演奏家满意,不一而足。

经过这么一番耳濡目染,许多技师从中得出以下结论:

1) 整音对技术要求极高,以至于高出了一般技师的水平;

2) 整音只适合高级客户和场合,比如专业音乐家和音乐会;

3) 需要专门的沟通技巧才能了解客户对音色的内心概念;

4) 只有在调整和调律尽善尽美的琴上才能整音;

5) 反正大多客户连音调的纯杂都分不出来,还能听出音色来吗;

6) 本来时间就紧,在花在整音上,不值得。

总之,在大多数技师遇到的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认为根本用不着整音。

 

实话说,这些结论也不无道理。大部分厂家生产的新弦槌都确实需要彻底修整才能用*;磨掉击弦凹痕、把旧槌子打磨出合适的外形也确实是调整良好音色的基础;专业演奏者和音乐会的确对音色的细微差异有格外要求;而且,未经过与客户谨慎商讨,确实不应该擅自改变钢琴原有的音色。(*附录中对此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但本文探讨的不是这些,而是如何通过简单的方法提高或恢复钢琴原有的音色——即如何让琴听起来更“如其所是”,而无需大费周折地对琴进行完全重新整音。采用的工序是安全而完全可逆的,不会损坏弦槌,在多数情况下,也不需要诸如调整或打磨弦槌等大量预备工作。同时,这些方法十分有效而可靠,我称之为“激光式整音”(见附录)和“用针调音”。

 

技术

“激光式整音”指的是:在用针扎弦槌时,沿水平方向从弦槌侧面刺透整个弦槌(译注:即侧向针刺),而不是从弦槌羊毛毡弯曲的表面扎向木芯(译注:径向针刺)。尽管侧向针刺不是扎弦槌的唯一方法(也不是我本人所用的唯一扎法),出于该技术的优点,我推荐每位技师在学习整音技术(特别是本文中所探讨的整音)时掌握该方法,这些优点包括:

 

安全

使用这种方法不会把毛毡“扎过头”。在同一弦槌的同一区域,可反复针刺,既不会损伤毛毡也不会使音色回不来。一旦在特定区域内通过针刺取得了所需效果,再多扎也不会继续改变。相比之下,在径向针刺弦槌外周面时,不断地针刺同一区域将造成重大变化,严重时甚至会把羊毛毡撕裂(附录中对此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准确

在不同弦槌的相同区域针刺,总能产生同样的结果(故有“激光式”一说)。由图可知:径向针刺的一般作用区域为:在肩部以下(译注:击弦方向为下)9:003:00位置深刺,越靠近12:00位置刺得越浅(见图1)。问题是:为什么不从侧面直接接触这些有效区域,而要在毛毡表面从下往上接近呢?另外,侧向针刺一针就能扎透整个弦槌而达到效果,从表面针刺却需要好几针才能覆盖弦槌厚度。

惠众整音法—10.jpg

图1:“有效区域”:低音弦槌上的针刺点

 

 

减轻击弦机部件和技师的负担

多数情况下,侧向针刺所需的力较小,因而击弦机部件上的应力较少,也减少了用力扎时不慎刺伤自己的危险。但针刺时仍需从侧面支承好弦槌,以免损坏转击器轴钉。这很容易做到,因为只要与侧向推挤反向用力,而不用顶着用力扎刺。

 

可操作性强

在立式琴上,无需摘下击弦机就可完成以往“应完成”而未完成的整音过程,大大减轻了操作负担。

 

可自学

由于无需担心犯错或破坏琴,读者尽可以放心操作,比如,如果客户的琴音色刺耳,可以先在低/中音区分档处用本文中的方法试整几个音,一旦开始注意到变化发生,耳朵对音色和能够获得的效果将更敏感。

 

原理

2中标出了特定区域的针刺效果。可在短时间内实现明显效果的区域是图中右侧标示的两个弦槌“角”。(没理解。哪里有“角”,是值得虚线形成的夹角吗?)在磨损严重的旧槌子上,角的位置很明显,因为弦槌击弦面已变平,击弦面与弦槌外侧面形成确实可见的角(见图3);而在新弦槌上,角只在击弦时才出现,即在挤压时从柱面变成平面。无论新旧,角都在击弦印记端部,并且对音色的影响是一样的——产生“杂音”或“哨音”。

 

惠众整音法—20.jpg

图2:针刺弦槌上的特定区域可影响特定的声音特性

 

惠众整音法—30.jpg

惠众整音法—35.jpg

图3:磨损严重的弦槌(图上方)在击弦面上有实际可见的角;

当弦槌击弦时,羊毛毡受挤压,形成“虚拟角”(图下方)

 

 

这里的“杂音”,其实是由高分音(第10-12以上的分音)形成的声调包络(tonal envelope);由于这些分音在声谱中所在区域过高,而且琴弦钢丝本身的非谐合性使高分音失调刺耳,这些分音并无乐音关联性。另一方面,这些高分音也造成了我称为“虚拟响度(virtual loudness)”的现象。在电视广播上的体育比赛解说或商业广告里,可以体验到虚拟响度:当解说员激动地喊道“……他就要跑到三垒了!”的时候,实际上他的音量并没有增加,因为广播是不允许超出其分配带宽的;我们之所以觉得声音变响了,是因为谐音成分改变了,而我们从解说员声音的音色知道他正因为激动而喊叫。这一原理也能解释为何商业广告听上去更响。同样,钢琴弦槌的“角杂音”可能给人产生响度的印象,但实际上并没有——甚至在轻弹时也只是听上去响。整音者可能会试图通过去除“铿锵”声而使琴变得“柔和”,但实际上并非通过整音而削弱弹奏出响度的能力,而是恢复强奏-弱奏中的弱奏功能。

 

工艺

要去除“角杂音”,只需将整音针扎入击弦印记端部下方约一针粗的地方,刺透弦槌,并在另一面重复该过程。若弦槌上的凹痕明显,则需注意,凹痕有可能比弦槌外侧边缘以下一针粗还深(见图4)。针刺深度正确时,从弦槌顶部往下看起来像是鼹鼠正在击弦印记端部底下挖洞。从中音区开始,不一定非要一直进行到高音区——我个人认为不值得。

 

惠众整音法—40.jpg

图4:在磨损严重的弦槌上影响音色的两个针刺点

 

“用针调音”即指这一概念在低音区的应用。在小型钢琴中,低音区是音色被削弱最甚的音区,由于低音弦较短,同一根弦上较高的泛音与低分音失调严重,这些泛音与钢琴中部区域的基音同时发声,并且与该区域中的音严重失调,从而使情况进一步恶化,造成许多小型琴的典型问题:即使经过调律,琴仍然不在音调上。

这一问题虽然普遍,其解决办法倒也简单:既然这些不在调上的泛音让钢琴不好听,那就去掉。仍旧从针刺击弦印记端部以下开始,随着从低音区的最高音往下,可能有必要刺得离击弦点中心更近,到单根的弦组时,不单要扎击弦印记端部,还要直接针刺击弦点以下(见图5)。这样可以惊人地创造出较长低音弦的声音效果。我在钢琴技师协会分会会议上用一台旧艾弗雷特(Everett)中型立式钢琴演示这种方法时,听到的人一致认为通过这种方法调整过的音要比实际调音调低、但未经整音处理的相邻音要低。

惠众整音法—50.jpg

图5:极低音弦弦槌上的针刺点

 

对突兀音的处理

通常,一个音区的弦槌经过以上工序处理后,即可获得所需的变化,而无需进一步整音。但如果有个别“突兀”的音过于顽固,则可尝试以下几种技法:

·针刺时,除了刺击弦印记以下的部位,在第一次刺入点以下一针粗的位置再刺入。

·针刺时更靠近击弦点,刺入深度不变——必要时直接扎在击弦点以下(有时,将针从右侧弦印前方沿对角线刺向左侧弦印后方也很有效)。

·试着从弦槌外侧面刺入需要的区域。

·如果弦槌只是比相邻的“响”,虽然其泛音含量相当,并且如果之前的工作无效,则可降低击弦点以下的针刺位置(靠近木芯)刺穿弦槌侧面,但需注意:这一行为既有效,也是不可逆的。很少需要刺多于一针,因为一针产生的音量变化明显。

 

其他考虑

侧向针刺技术对某些琴高音区音色发“噎”——声音衰减过快——也很有效,只是需要多花些工夫。通过针刺,可使A73范围内的时延从二秒延长至四秒。运针方向从3点钟到2点钟方向针刺,落针点到毛毡表面和木芯距离相等。一般只需在木芯一边针刺即可获得整音效果。

更有利的是,除非钢琴年久失修或磨损严重,这种方法不受弦槌打磨、击弦机调整及调音等条件制约。这并不是说调音、调整或弦槌打磨(包括弦槌对弦)对改善音色没有各自的作用,而是说这一方法快捷有效,即使不进行其他工作,也能有所裨益。实际上,这或许是能在钢琴上进行的最有效的单项整音工艺了。对于质量一般的钢琴,比起除了调音什么也不做,在调音之外按这种方法整音,多数情况下会让琴主倍加满意。但如果完成其他调整项目后再加上整音,就能“锦上添花”,确保效果无懈可击。

读者可能要问:“干这种活我该收多少钱?”我个人将其作为服务“增值”的依据,提高基本收费;对于初次服务的客户,这是很有竞争力的优势(“这次比上次调完的好听啊”)。

在基本维修费用上,我一般不和客户讨价还价,因为我并没有改变琴的声音特点,而只是去掉无用的杂音,还音色以本来面目,“用针调音”。如果琴确实需要调整或打磨弦槌,我会另外报价收费;如果要通过大量的工作改变音的基本特性和功率,以“重新定义”钢琴音色,产生的费用自然要单算。这只是我的原则,仅供读者参考。

 

结论

我认为这种整音方法的必要之处在于,它能提供令顾客满意、印象深刻的效果,很多时候比仅仅调音更合算。我常听到技师惧怕整音或是顾虑缺乏整音技艺,但愿通过这种方法能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和自学。读者不妨从今天开始就应用这种方法,不单是客户,你自己在坐下试奏着“重获新生”的琴时,也会感到满意,而不是像以前一样急于逃走了。

 

附录

对新弦槌的加工

如果要花大量时间(多于1小时*)对一套新弦槌进行整音,说明这套弦槌和钢琴不匹配,或有制造缺陷。对于出厂后的弦槌,有两种途径使其符合钢琴和客户所需,对太软的弦槌,使用硬化剂或硬化措施;对于过硬的弦槌则通过针刺或其他处理方法。

这两种处理方法都有合理之处,但为获得可接受的音色而滥用任一种方法时,都将造成音质立即或缓慢的劣化。

有些制造商用的槌子很软,不猛灌硬化剂什么音色都没有;另一些用的羊毛毡太密实,非得扎它几百针才能用(据说有人一个音要扎1500下)。为了弥补弦槌制造和设计与有问题的钢琴不匹配而过度使用任一种工艺,都有碍于从一开始就达到理想的音色,而且无论这样能达到什么音色水平,都将迅速退化。

*我个人的平均整音时间是1/2小时

 

“安全”的释义

之所以说侧向针刺的方法安全,是因为制造弦槌时羊毛毡是成层的,针刺只是在层与层之间创造更多“空间”,而这正是弦槌收缩的方向。相反,径向针刺既破坏各毛毡层,弦槌在击弦时在此方向上运动也较少。

侧向针刺不仅不限次数、不会损坏弦槌,而且完全可逆。只需用粒度为80的砂纸稍加打磨,即可使发闷的音色重新明亮起来。用80粒度的砂纸打磨一遍以后,可用更细的砂纸(最细可到400粒度)再加工,使音色更亮。熨烫羊毛也能增加亮度。侧向针刺无需担心“扎过头”而一发不可收拾。

 

“激光式整音”

我文中的“激光式整音”是为了呼应这一概念:针应直接刺在有效区域。比起从弦槌外周面,侧面更容易触及该有效区域。或许“关节镜式整音”这种说法能更清晰地说明这一概念。在与微创手术本身不造成伤口的相似程度上,这一名称无疑更达意。无论如何,要表达的都是在“有效区域”中加工弦槌而不造成连带伤害。

 

其他弦槌整音工艺

我整音的原则是:“为了音色,无所不用”。无论是用钳子夹弦槌肩部,还是用针深刺击弦点,只要确实需要,都没问题。但是,扎击弦点(在斯坦威被称为“钉音”)是一种极端激烈的措施,不到试遍了别的办法均无效时不应采取。侧向针刺的优点在于,该方法并不激进,却十分有效;在所有需要针刺的情况下,都应该先采用这种方法。至于其他方法,我有时会根据需要用到:

·在击弦印记端部径向深刺:在同样的地方,用侧向针刺赶不走“Twang”声时,试试这招;

·“糖霜”:浅浅地(1/16=1.6mm)径向针刺整个击弦面,可以使声音亮的弦槌具有钟铃般的音质;

·径向深刺击弦点:如果某个音总是很突出——特别是在强奏强度下——而其他办法均不奏效时,可采取这一措施。都到了这种地步,就放手干吧:如果弦槌顽抗到现在,你就是扎一下也扎不死它。在每个击弦印记上刺一针,然后再听。

·用钳子夹:如果需要大量针刺或针刺不进去,在“有效区域上”用钳子夹或许更快捷有效。

 

本文旨在探讨使弦槌、尤其是磨损的弦槌变软或增加其弹性的技术(这些技术应用在新的成套弦槌上也有效),而未涉及使弦槌变硬或其他整音作业,诸如平琴弦和弦槌对弦。愿文中的讨论对读者有所帮助。

 

2016年5月13日—2017年4月12日,术必拓官微每周推出4-6篇,每一篇文章都倾注了编辑、审校、排版等义工同仁大量的心血,非法侵入者1秒钟就把它们删除了!(链接浏览)

为了秉持霸拓“分享-改变”之理念,在广大业内同仁的要求之下,霸拓官微特开辟“精彩回顾”栏目,挑选往期精品文章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