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申请

霸拓资讯infomation

首页 > 霸拓资讯

周明:上海钢琴史记(3-1) 170508

2017-09-04

上海钢琴史记(3-1)

文/周明

编辑/ 霸拓

 

中国钢琴制造业的起源在上海。

1870年,英国商人在上海开设了一家“老公茂”洋行,销售英国海运来的“谋得利”钢琴。到了1886年,英国人考虑成本因素,找到了宁波人毛文正,筹备合作生产“谋得利钢琴”,1890年“谋得利”正式在上海闸北组装,1923年,“谋得利”迁移到杨树浦倍开尔路(现惠民路927号,上海钢琴有限公司杨浦厂区)新建3700m2四层专用厂房及其他配套设施,厂名为S.MOUTRIE(山姆.谋得利),占据上海钢琴市场一半的份额。

“谋得利”钢琴可以说是中国钢琴行业的始祖。从谋得利钢琴厂工作过的员工,包括员工的后代,后来陆续成为中国钢琴行业的基石,并在亚洲各地生根开花。

1890年初,从谋得利钢琴厂出来的黄祥兴与程定国合伙,从加拿大进口奥托梅洛的击弦机,从德国与英国进口琴弦,组装苹果钢琴“APPLE”,与福斯特钢琴“FOSTER”。1910年,与黄祥兴拆伙的程定国开始自己组装生产 “施特劳斯钢琴”。

这个时期生产的钢琴还有:从谋得利钢琴厂出来的顾阿智在闸北生产的精艺钢琴(KINNEAR)。谋得利钢琴厂出来的高葆仁,贺春生生产的莫扎特钢琴(MOZART),谋得利厂技师的后人朱象文组装的瓦格纳钢琴(WAGNER),顾杏春收购英国商人罗班臣(ROBINSON)的琴行后,招募人手生产的罗班臣(ROBINSON)钢琴。程惠堂组装的贝多芬钢琴(BEETHOVEN),王庆熊的胜利钢琴(VICTORY),张庆惠与张庆树兄弟组装的霍夫曼钢琴(HOFMANN),这些人或多或少都是与谋得利钢琴有些关联的。

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上海成为亚洲最大的钢琴生产基地,东南亚地区的钢琴全部都由中国进口,包括当时日本的钢琴制造行业也受中国钢琴技术的影响颇深。据不完全统计1935年,上海约有从业工人500余人,年产钢琴2400架。这是解放前中国钢琴的全盛时期。

1932年上海1.28事变以及8.13事变后,闸北地区两次变为废墟,各琴厂损失惨重,残存的几家迁入租界维持。上海沦为孤岛,各厂产品滞销,相继停产,工人们只得另觅生计。

上海各工厂重建后,1935年再次到达全盛期。1938年“谋得利”落入日寇手中,残喘四年后倒闭。其他众多小作坊也因战火产品滞销,相继停产。抗战胜利后不久,内战全面爆发,社会动荡、民不聊生,钢琴业停滞不前、但仍在勉力支撑。

新中国成立后,按国家“利用、限制、改造”政策稳定人心,各琴行满怀希望、重振旧业,使源自“谋得利”的制造工艺真谛,在上海众多钢琴的小作坊中得到继承。

1956年起中国钢琴行业开始公私合并,后为加强社会主义改造、发展乐器工业,集29家小厂之力,于惠民路927号(“谋得利”旧址)成立上海乐器厂(全民所有制企业),1958年,轻工部在上海乐器厂召开“全国乐器会议”,集合高校的科研力量,研发出四款钢琴,这是新中国钢琴的雏形,不久上海乐器厂朱氏带领贺三友等又研发出中国第一架七尺钢琴和第一架九尺钢琴。期间自己研发的不饱和油漆技术,向北京星海钢琴厂,广州珠江钢琴厂,营口钢琴厂推广使用。从此以后上海乐器厂开始集中使用“聂耳”、“英雄”“上海”等新中国商标品牌。1963年,受国家轻工部委托,上海乐器厂起草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钢琴》标准。

1964年中国发生自然灾害,受国外封锁,物资紧缺。上海乐器厂在这个时期开发了许多的新技术,并与上海机械厂联合研制了多款钢琴生产专用机床、大批专用工具,并提供了大量人员、设备、技术以支援了北京、广州、营口等地钢琴厂的建设。为珠江,星海,东北这三家钢琴厂日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基础贡献。

 

 

参考文献:

《音乐“宁波帮”与中国百年钢琴制作的崛起》,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年7月第28卷第四期

《宁波钢琴百年》,林元宁 杨建森

上海钢琴厂总经理 姚福良2011年在连云港提供的文字资料

参考口述:

原上海钢琴厂厂长  陶秋生先生

上海斯宾钢琴  陈雷先生

原上海阿波罗钢琴业务经理 刘楷先生

上海哈罗德公司 黄道周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