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申请

霸拓资讯infomation

首页 > 霸拓资讯

梁丽红:乐律与二十四节气 231225

2023-12-23

乐律与二十四节气

文/梁丽红(沁阳市文旅融合发展中心副主任)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学术的基本态度。作为学术平台,霸拓推送(并不代表认同)能引发思索的文章。

 

相传西汉时期(公元前202年—8年),儒学家戴圣编纂《礼记》。其中有一篇《月令》,记载的是古代把一年十二月,与十二律以及五行、二十八宿相配合,与自然现象、政事礼仪联系在一起的传统,体现了人们遵循自然节律安排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思想观念。

节选部分文字如下: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大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大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

天子...衣青衣,服仓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

是月也,以立春

仲春之月...其音角,律中夹钟

是月也,日夜分,雷乃发声,始电,蛰虫咸动,启户始出...

季春之月...其音角,律中姑洗

孟夏之月...其,律中中吕。

是月也,以立夏

季冬之月...其音羽,律中大吕。

在古人的认知体系里,宫商角徵羽五声是和四季、五方、五行相配的,它们存在这样的对应关系:

四季:春、夏、季夏、秋、冬

五声:角、徵、宫、商、羽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行:木、火、土、金、水

 

东汉末年儒家学者郑玄在他对《礼记·月令》的注释中说:“春气和,则角声调”,所以角配春。东汉高诱注释《吕氏春秋·孟春纪》说:“角,木也,位在东方”,所以角配木、配东。欧阳修《秋声赋》当中之所以说“商声主西方之音”,就是因为古人以秋季、商音和西方相配的缘故。接着欧阳修还说:“夷则为七月之律。”东汉《白虎通义·五行》中讲:“七月谓之夷则何?夷,伤也;则,法也。言万物始伤,被刑法也。 ”由于古人把十二律和十二月相配,一些文学家常喜欢用十二律的名称代表时令月份,例如曹丕《与吴质书》:“方今蕤宾纪时,景风扇物”,就是指仲夏五月说的。(我们不能抱怨古人不好好说话,这些都是在当时的时空语境中的常识,就像”双十一”、“AI”等词语,现代人都知道什么意思)

 

古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的规律,把周岁平分为立春、雨水等二十四个节气,用以反映四季、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掌握农事季节的经验总结。二十四节气和阴历月份的搭配不是绝对固定年年一致的,从《礼记·月令》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二。因为节气跟太阳走,和朔望月没有关系。下文里所列的是一般的情况:

正月 立春 雨水 二月 惊蛰 春分 三月 清明 谷雨

四月 立夏 小满 五月 芒种 夏至 六月 小暑 大暑

七月 立秋 处暑 八月 白露 秋分 九月 寒露 霜降

十月 立冬 小雪 十一月 大雪 冬至 十二月 小寒 大寒

这是二十四节气与夏历(今称农历)的排列,《淮南子·时则训》、《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令》等,都是依照夏历四季的顺序,按月排列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产生的影响很大。历代月令的著作,如明代黄道周的《月令名义》、元代吴澄的《七十二候集解》等著作,都按照这个模式编排。

值得注意的是,二十四节气同任何纪年法相对比排列,就会产生不同的排法。《淮南子·天文训》中就有“斗指子,则冬至,音比黄钟。加十五日指癸,则小寒,音比应钟...,音比南吕...”的记载。无论怎样,冬至列在夏历十一月,十二地支中“子”位,相对应的是十二律中的“黄钟”,属于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节气,这是固定的。

自远古以来,中国人的心目中,相信天地间的大自然现象与人的行为有某种象征性的对应关系。人与大自然合一的概念,在西汉与东汉时期有了完美的描述,许多重要音乐文献就在这时期写成。人与大自然的关联,在这时期也多被强调,乐音也被赋予象征性的意义。对乐音与阴历月份的对应关系加以哲学性的解释,也在此时定型。

《礼记·乐记》中说“大乐与天地同和”,天地和合,才能化生万物。而乐的十二律吕,顺天地之气,故能与天地同和。又说“大礼与天地同节”,如果把天地之道理解为“自然”的话,圣人制作礼乐,正是要使人类的文明生活与自然具有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