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佑群:钢琴视觉调律技术本土化的推广与应用研究3-1视觉调律技术的发展现状 230911
钢琴视觉调律技术本土化的推广与应用研究3-1视觉调律技术的发展现状
文/崔佑群(哈尔滨学院)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学术的基本态度。作为学术平台,霸拓推送(并不代表认同)能引发思索的文章。
时至今日,钢琴调律技术大致可分为传统调律(听觉调律)和电子调律(视觉调律)两种,传统的听觉调律是通过人耳的听觉并结合手动工具完成的钢琴调律工作;电子调律(视觉调律)是在电子仪器或调律软件的帮助下,调律师可以借助显示器或显示屏就能辨别音的高低,通过视觉就能完成的钢琴调律工作。
一、视觉调律技术的发展现状
(一)国外视觉调律技术的发展
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雅马哈公司就推出了雅马哈专用钢琴调律仪器,称为“雅马哈PT3(Yamaha PT3)”钢琴调律仪,2005年前后还曾经推出了一款调律软件。但是到目前为止,雅马哈调音仪和软件还没有被国际同行广泛使用;2001年,美国芝加哥钢琴调律师戴维·卡本特(Dave Carpenter)研制了一款名为“极品调音仪器100版(Verituner100)”的调律仪器及软件;2006年,德国钢琴调律师本哈德·史涛普(Bernhard Stopper)研制了“纯音(Only Pure)”专用调律软件。这款软件的理论依据是把纯五度音程平均分割,形成一种理论上略微区别于十二平均律的钢琴律制-----其相应的音程要比十二平均律相应
的音程稍宽一些-----这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一些专业调律师和钢琴家希望拓宽八度、五度、小三度等音程的心理需求。
在美国1997年便开始有Tunelab97、Tunelab98、Conn Strobocom、Cyber Tuner、Sanderson Accutuner等一系列的钢琴调律软件,层出不穷。进入21世纪后,美国职业钢琴调律师4000~6000人,其中一半的人使用专业的钢琴调律软件或调律仪器,这表明电子调律已经得到专业人士的广泛认可。可见,国外对于钢琴视觉调律技术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的力度超乎想象。
(二)国内视觉调律技术的发展
中国钢琴制造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调律师队伍发展相对滞后,几十年来调律师们一直遵循传统调律模式,电子调律虽然一直有人在尝试,但被绝大部分调律师所排斥,主要原因是老式电子调律仪器不论在精度和测量音域上都不适合精准的钢琴调律要求,另外就是中国调律师一直是口传心授的师徒关系,在调律创新观念方面比较保守,而钢琴使用者也有一个固有的思维,就是认为使用仪器调律的钢琴调律师不会调律,这就大大限制了钢琴视觉
调律技术在国内的开发与研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研发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对钢琴视觉调律技术带来的变革未给予足够的重视。21世纪初期,国内只有少数调律师对国外的调律软件有新了解,且大多数操作者的英语水平难以充分驾驭这些软件,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研制出专用的商业调律软件,虽然现在有一些调律师已经开始从国外引进专用软件,但是突破语言障碍、熟练掌握、继承创新还有待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