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珍:钢琴弦列设计研究1钢琴弦列演变发展历程 230904
钢琴弦列设计研究1钢琴弦列演变发展历程
文/贾珍(南京艺术学院)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学术的基本态度。作为学术平台,霸拓推送(并不代表认同)能引发思索的文章。
第一章 钢琴弦列演变发展历程
现代钢琴在击弦古钢琴和拨弦古钢琴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而来。弦列的发展与布局也在时代的进步与音乐家们对音乐的要求中不断的发生改变。根据史料的记载1,现代钢琴交叉排列的布局以公元 6 世纪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发明的独弦琴2(见图 1)为基础,共鸣箱为长方形,并在共鸣箱上张拉一根琴弦,通过拨动琴弦使其振动发声,通过移动琴马的位置实现改变音高的目的,这种装置的发明为后来弦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独弦琴的基础上,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大约在 1440 年,克拉维卡琴出现,这种琴也被称为击弦古钢琴(见图 2),击弦古钢琴琴弦横向排列,键盘与之垂直,多个琴键使用一根琴弦并在一根琴弦上可以演奏多个音。这种琴由于体积小,导致弹奏的音量小,发音柔和优美,适合在室内弹奏抒情的曲调。由于击弦古钢琴在弹奏方面声音的局限性,为了满足使用者和音乐家对音乐作品的要求钢琴在不断的演变,大约在 15 世纪一种通过把动物的羽毛作为拨片,将羽毛沾满油,通过拨动羽毛来使其振动发生的羽管键琴3开始出现,人们称它为拨弦古钢琴(见图 3),并且在羽管键琴的基础上一种被称为斯皮耐特(见图 4)和维吉那琴也相继出现,虽然它们的形状不同但发声原理相同,琴弦与键盘垂直或斜向布置,并且一音多弦,相比击弦古钢琴由于拨弦古钢琴的弦列和尺寸大小发生了一些改变,其音量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拨弦古钢琴音量较大,声音清晰明亮,适用于教堂、宫廷和歌剧院。拨弦古钢琴的使用一直延续到 18 世纪。
图1独弦琴
图2 击弦古钢琴
图3拨弦古钢琴
4斯皮耐特
5现代钢琴金属交叉弦列
拨弦古钢琴4相比击弦古钢琴在弦列、结构等方面有了改进,但拨弦古钢琴在声音渐渐弱
方面、音乐作品在旋律性方面还有待继续改进5。为了解决这一系列出现的问题,在 19 世纪钢琴正式出现,德国海因里希·斯坦威在古钢琴的基础上制作了现代钢琴,琴弦从平直排列改为交叉排列,琴弦改为钢丝(见图 5),钢丝的应用导致张力逐渐增大,音域也逐渐变宽同时也增加了踏板,通过踏板的运用来改善声音强弱,有了可以改善声音强弱的功能,因此钢琴也称为具有改变音量强弱的乐器,并且音量的加强在交叉弦列的生成中逐渐完善,更能满足音乐家在弹奏、创作中要求,钢琴也逐渐形成具有交叉排列形式的弦列、铁支架、击弦机三大主要构件的大型乐器,此三大结构构成现代钢琴的主要特征并一直沿用至今6。
参考文献
[1]陈重生. 钢琴调律原理与应用[M]. 第二版.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2](苏)H·A·捷亚柯诺夫. 钢琴制造[M]. 金菊生合译. 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60
[3]韩宝强. 音的历程[M]. 第一版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4]John-Paul Williams. 钢琴鉴赏手册[M]. 第四版. 王加红译. 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5] 吴国翥;高晓光 ;吴琼. 《钢琴艺术博览》[M]. 奥林匹克出版社,1999
[6]John-Paul Williams. 钢琴鉴赏手册[M]. 第四版. 王加红译.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