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先斌、谭汉立:论钢琴弦轴的松紧2-2调律时弦轴转动的幅度、弦轴转动对孔壁的磨损 230619
论钢琴弦轴的松紧2-2调律时弦轴转动的幅度、弦轴转动对孔壁的磨损
文/ 金先斌,谭汉立(北京中加合资海资曼钢琴有限公司)
来源/ 《演艺科技》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学术的基本态度。作为学术平台,霸拓推送(并不代表认同)能引发思索的文章。
2调律时弦轴转动的幅度
在对钢琴进行调律时,弦轴被扳手扭转的幅度有多大,此数据尚无可查证。对此,笔者进行了实际测量。由于弦长不同,调律时同样升高半音,弦轴转动的幅度亦不同。测定结果显示:当提高半音时,从A2~a(一号键至37号键),弦轴转动幅度约为8°,从a1~a2约需扭转6°,从a2~a3约需扭转4°,从a3~a4约需扭转2°。如图2所示,当小字一组a1音高提升小二度,弦轴旋转约为6.5°。弦轴转动幅度的测量难以做到精确,因为弦轴转动的初始阶段存在弹性变形,且因弦轴的松紧状态不同,变形大小不尽相同。但此项测试仅为证实在调律过程中,弦轴转动的幅度不大,似无精确的必要。
3弦轴转动对孔壁的磨损
在调律实践中,很少有提高半音(100音分)的情况,音高变动范围多为20音分左右。由此看来,每次调律弦轴转动3°更为适当,按每年调律2次为计,60年调律需要调律120次,则由此大致推算弦轴总体转动角度为:2×120×3°=720°,即正常情况下,钢琴使用60年,仅相当于弦轴转动二周。
在实践中,调律时断弦现象时有发生,中高音区更换一次新弦,通常要将弦轴倒退三周半,换好后把音调准,还需将轴在正转三周半,即换一次琴弦需要把弦轴转动7周。但实践中,尚无换好弦后轴即松动的实例。客观地讲,将弦轴转动7周必然对轴的松紧造成影响,但由于影响很小,远不足以达到更换弦轴的程度。
近20年来,全国各类调律培训班纷纷开办,调律教学用琴的弦轴几乎天天处于调试练习状态,尚无一例弦轴松动的现象。为进一步了解弦轴转动对弦轴板磨损的情况,笔者选择4架“148”型三角钢琴及“133”型、“132”型、“120”型立式钢琴,琴体采用进口弦轴板,并在中音区域选择10个未缠绕琴弦的常规弦轴,分别做“十个回合”的扭矩实验数据测试,共取得728个数据。此实验己将弦轴转动对轴孔磨损的测试做到“极致”:每架钢琴选出10个弦轴,将每个弦轴作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各10周,即每个弦轴旋转20周(应为800个实验数据,最后一架钢琴因故未做完测试)。弦轴回转阻力矩变化数据见表1:
由上表可以看出如下问题:
(1)即使选用进口弦轴板,在时间、钻孔条件和轴孔配比相同的情况下,弦轴的回转阻力矩亦不相同。这种差距形成的原因可能有两个:同一树种的木材密度不可能完全一致;不排除同一批次弦轴的轴径有微小差异。因此,为观察不同阻力矩在转动20周后的状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上表的差值变化及累计差值为:松轴与松轴对应,紧轴与紧轴对应。松轴即逆时针旋转,紧轴即为顺时针旋转;
(3)“1回合”为先逆时针旋转一周(松轴),再顺时针旋转一周(紧轴)。各回合数据均为“紧轴”比“松轴”阻力矩小,这是因为松轴一周,弦轴退出约3mm,故紧轴初始的阻力矩小于松轴的阻力矩;
(4)从前三回合的累计误差看,“松轴”的阻力矩下降19kg,而总体下降值为25.5kg,说明初始回转阻力矩过大,则阻力矩下降的幅度加大。由此证明,阻力矩过大时,存在孔壁被破坏的现象:反之,表中“2轴”初始阻力矩仅为120kg(接近合理阻力矩),20周后仅下降20kg(松轴)和25kg(紧轴),且下降到85kg时手感并不觉得松动;
(5)表1中第6回合回转阻力矩较第5至第2回合加大,是因其间实验操作有所停顿。
4结论
(1)当弦轴回转阻力矩适当时,调律时弦轴的转动对轴孔壁的磨损微乎其微。年久的旧琴,弦轴松动是弦轴板木材老化、干燥失去弹性所致。新琴的弦轴过紧会破坏孔壁的木材纤维,无助于后期弦轴的紧固;
(2)弦的张力与弦轴的回转阻力矩有关,但弦的张力不等于阻力矩。根据现代钢琴琴弦的最大张力、阻力矩不应大于100kg一120kg。力矩扳手所测得的数据为弦轴的回转阻力矩,并非弦的张力;
(3)多层弦轴板是当下最优选的轴板之一。多层胶合工艺轴板不仅强化了木材的纤维,更加强了其抵御潮湿的能力,使其耐候性大大增强。只要胶质不老化、分解,则不会出现木材纤维老化松脆失去弹性的问题;
(4)由于多层板所含胶液通过热压固化后,减少了木材纤维的弹性,故而对轴与孔的配合要求更为严格,建议应将每批琴以力矩扳手进行阻力矩的检测纳入工艺规程。
弦轴过紧导致琴的品级降低,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适合的弦轴回转阻力矩,只要轴板合格,调整轴与孔的配比即可取得适当的阻力矩。我国己成为世界钢琴生产大国,只要扎实地把每个细节做到精益求精,钢琴强国之梦终将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