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钢琴制造-音板-音板结构因素对音质的影响 230521
钢琴制造
音板结构因素对音质的影响
【苏】 H·A·捷亚柯诺夫 著
关肇元 金菊生 合译
资料提供/ 霸拓
图文处理/ 梁锐祥等(星海音乐学院)
轻工业出版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学术的基本态度。作为学术平台,霸拓推送(并不代表认同)能引发思索的文章。
通常可以监定和可以在一定程度内用客观方法监别乐器音质的项目是:响度、发音的持久性以及音色。慨括上面所提出的意见,可以把由于音板结构影响乐器声音的全部因素分类如下。
响度 增强乐器的响度:1,加大音板的弹性,2,减少共振板的厚度(到一定限度,以出现共振峰频率为条件);3,增加稳固音板边缘的坚牢性,4,加大音板的面积;5,使用高而窄的弦马;6,把弦马的两头安置在肋木的上面。
发音持久力 减小是由于:1,音板或其组成部分的整个质量增大;2,音板边缘稳固得不牢靠;3,音板的弹性减小,4,音板的框架不够沉重;5,音板上有显着的胶拼缝; 6,弦马与弦接触的支撑面过小。
音色 是乐器最重要的因素(这里乐器音色是指音板频率特性曲线内谐音的组成)。音板的弹性高,在频率特性曲线中谐音的组成就更完备。提高音板的硬度和音板的激动靠近它的边缘,都会促进高频率的辐射。
如果在音板的中间激动,而离边缘较远,那么音板辐射低频就更好。如果音板的各部分(共振板;弦马和肋木)相互之间连接得不坚固,那末发音的全部指数都要变坏。
应当指出,测量乐器声学性质的客观方法还是很不完善的,有时还不如某些主观的监定较为准确。例如音乐家能很好地感觉到右踏瓣能使钢琴的整个音色起变化,但是录取音板频率特性曲线的仪器现在还不能测出这种变化。
对此,部分地可以这样来解释,就是所有用来测定乐器音质的仪器,基本上是记录音的第二周期,那时音的振动已经完全形成及录取音的过程也已定型。同时,音形成的开始周期对于乐器音色的主观感觉是很重要的。音乐家在音的开始周期直接感觉到音板固有振动的音与弦的音是分开的。由此得出结论,甚至良好的音板也仍然有共振峯,虽然听起来历时很短,但终究在乐器整个音的背包上留下了痕迹。这些共振峯应该尽可能地轻微,而在优质的乐器内是应该完全没有的;显然,只有当材料的振动性能与音板的形状和尺寸相适合的时候,才能获得最好的典型。材料性质和音板形状之间从属关系参数的确定,是一个还没有获得解决的十分复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