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John Hartman:平台钢琴触后的调整4-2何谓触后? 230320
平台钢琴触后的调整4-2何谓触后?
文 / 【美】John Hartman
译 / 吴红江
来源/ 《演艺设备与科技》2007年《乐器专刊》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学术的基本态度。作为学术平台,霸拓推送(并不代表认同)能引发思索的文章。
何谓触后?
在任何技师团体都可以找到为数不多的受过良好手指训练的技师。请他们精确解释“触后”,将得到一些相反的答案。这并不说明他们不知道如何工作,而是因为他们并不需要知道——他们的手指替他们“思索”了。“感觉到”即可工作,无论是否领会“如何”。但是,如果你打算精确度量触后,就需要不容置疑的事实,以精确的定义为开始。让我们将目光投向Merle H. Mason编写的《钢琴部件及其功能》,其定义触后为“擒纵完成之后的下键距离”。
观察击弦机的模型,定义即可明了。轻轻按下琴键,观察弦槌向琴弦方向升起。当弦槌距弦约1/4英寸(6毫米)时,可以感觉到顶杆碰触调节钮、复振杠杆碰触回跌螺丝的反作用力。触后并非从这一点,而是从稍晚一些的擒纵点度量。你将明了顶杆何时逃逸,因为弦槌会回跌到复振杠杆上。这一刻,弦槌回跌,琴键与扁销呢圈之间还有一点点距离。此时此刻的这一点点下键深度即为触后(见图1、图2)。
产生此种触后测量方法的灵感来自于Bill Garlick的一次精彩的授课。他用一枚中央钻孔的硬币作为量规。硬币中央有一个作为样子的记号,安放到扁销处。轻柔地压下琴键,弦槌的运动可以清晰的观察到。增加或是减少扁销处的纸垫圈直至弦槌恰好回跌。在这一点,没有触后。移走硬币,键深恢复,触后由硬币厚度确定。
对击弦机简单调整的时候,这种方法很不错。它使你很接近触后调整的要求,但是对精细调整而言,它不够精确与适用。首先,用手指压下琴键不够精确与可信。呢圈是有弹性的,你压下琴键的力或多或少,精确是难以期盼的。我采用的方法是用一个砝码压下琴键,这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使用这种方法,无论多少年,任何一架钢琴,每一次测量或是设置触后,每一个琴键的扁销呢圈都被同样的重量压紧。
其次,硬币的厚度有0.055英寸(1.4毫米),对大多数的触后调整而言过厚,而且单一的尺寸无法适于你的全部工作。因为钢琴有着不同的设计,你会发现,有的钢琴需要的触后大一些,有的则相反。环境的改变也同样会有影响,私人持有的钢琴的触后的差异性要大于音乐会舞台上的钢琴。使用标准的扁销纸垫圈替代硬币可以解决“一个尺寸适用全部”的问题。你可以叠加它们至任何厚度,而且方便测量。如果你需要0.030英寸(0.8毫米),你可以叠加起3片0.010英寸(0.25毫米)的纸垫圈。这也并非及其精确,因为纸圈也做不到像它们标注厚度那样精确,但这要胜于破损的铸币。
用这种方法测量出后又迅速又简单。工作时击弦机不用从琴内取出。既然制音器的重量影响这个技术,可以压下踏瓣或是在制音器抬档下楔入楔子以抬起制音器。将纸垫圈放到扁销呢圈上并用技师的“第三只手”压下琴键。增加或是减少纸垫圈直至弦槌回跌。每一次测试都要重复这一套工作。放下砝码的时候要轻缓,使砝码跟随着琴键的运动直到感觉到擒纵带来的阻力(见图3)。动作要轻,同时观察弦槌的运动。如果你轻率地放置砝码,它对琴键造成的冲量将使你无法做到精确的、始终如一的尺度。我通常是将砝码放置琴键上后,如同测量下沉力那样轻叩键盘架,以打破静阻力(见图4)。有漂亮球形鼓轮的工作状态良好的击弦机,可以确定高精度的触后数据。甚至是0.003英寸(0.08毫米)的厚度。高频率的扣敲将会造成不同影响。
注:原文载于《钢琴技师》[美]2002年10期,翻译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