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贤杰:郎朗,弹出辉煌5-3 201116
郎朗,弹出辉煌5-3
文/朱贤杰(著名钢琴家、艺术评论家 霸拓艺术家顾问)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学术的基本态度。作为学术平台,霸拓推送(并不代表认同)能引发思索的文章。
郎朗的手长得特别好,又柔又软,每个手指的伸张都非常大,张开时可够到十二度还绰绰有余。而这么一双柔软的手,却可以奏出极强的力度。《多伦多星报》评论他前晚加演的那首施特劳斯的《蝙蝠》圆舞曲的改编曲时说,“钢琴键盘在他热力四射的猛击之下没有被融化掉,真是一个奇迹。”就是这样一双手,能够根据演出需要,随时可以演奏四十部以上的钢琴协奏曲和几十首独奏音乐会的曲目。
除了一双手得天独厚,郎朗天生就有极好的心理素质,大家都知道郎朗有一位极其严厉的父亲,郎朗曾有过极为曲折艰辛的童年学琴生涯,而这一切似乎都没有在郎朗身上留下阴影,有人说起《爸爸的心就这么高》这本书,郎朗说,这本书“特刺激”,轻轻一句带过。他天性是强健的、乐天的,每次演出之前他都不会紧张,“我很早已开始上台,习惯了,弹琴对我是最自然不过的事。”
很多人羡慕郎朗的运气。1999年8月,才十七岁的他参加拉凡尼亚音乐界的明星音乐会,临时代替因病无法出场的钢琴家安德鲁·瓦茨,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演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就此声誉鹊起。不过郎朗认为,实力始终是最重要的,没有实力即使别人力捧也捧不红,凭着多年的苦练,他相信即使没有芝加哥的机遇,他也会抓住其他的机遇的。
不过机遇毕竟在他的事业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使他一夜之间成为各大乐团争相合作的对象,促使他的演奏生涯突飞猛进。凑巧的是,安德鲁·瓦茨四十年前也是因为替补“生病”的古尔德而一举成名的。古尔德的拒演造就了美国音乐史上第一位黑人演奏古典音乐的钢琴家,而瓦茨四年前的临时不能上台,则使一位中国的钢琴奇才脱颖而出。有人这样说,当今能够使万千美国人为之疯狂的华人青年只有两个,一个是休斯顿火箭队的篮球巨星姚明,另一位就是年仅二十岁的钢琴天才郎朗。
郎朗认为,当钢琴家“天生与后天的比例”,大部分是天赋。他说:“从耳朵到心灵都要非常敏感,还要学得快,并且要能十分专注。这些都是基本条件,不过后天的努力也很重要。你要热爱音乐,才能投入,而所有的灵感就会产生。”他崇拜古尔德,他说他看了古尔德的录像之后,激动的不能入睡。他认为他自己的成功,是因为从小就有好的老师。他从来没有忘记他小时候的老师朱雅芬和赵屏国。我注意到去年英国的《钢琴》杂志采访他时,他曾多次提到这两位中国教授的名字。他的节目单中附印的简历,也是先有两位中国老师的名字,然后才提到柯蒂斯音乐学院的格拉夫曼教授,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郎朗的为人。郎朗说过,如果有人称赞他的为人,比称赞他的琴艺更加会让他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