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贤杰:格拉夫曼——用一生练琴的大师 3-3 190311
格拉夫曼
——用一生练琴的大师 3-3
文/ 朱贤杰(著名艺术评论家 霸拓艺术家顾问)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学术的基本态度。作为学术平台,霸拓推送(并不代表认同)能引发思索的文章。
“很自然地 ,我很遗憾我的手发生的情况,但是有幸投身于教学让我感到莫大的快乐 ,那些孩子们的天才真是让人惊叹。王羽佳掌握新作品的速度极快,比如,在一个星期里,学了塞米尔•巴勃的-部协奏曲,还有斯克里亚宾的《 第六奏鸣曲》,不是一般的学会,而是可以演奏。她与郎朗一个星期学习的东西,比我和弗莱舍年轻时候一个月加起来还要多。”他说,他现在有四个学生,全部是中国人,王羽佳、贾然、张吴晨以及一个来自澳门的叫Li u kewei 的学 生,他以前是郭嘉特老师的学生。他们都很有天赋。“50 年以前,学音乐的多半是犹太人,今天多半是中国人。我 7 岁进柯蒂斯学院时候,所有学生都是欧洲移民的第二代。这里有一个相同之处,就是他们的家长都希望他们下一代过上更好的生活,因此在需要很早开始训练的一些项目,无论它是网球还是钢琴,从小就让他们的孩子接受严格训练 。”
这显然是个他喜欢的话题 。“你如何教他们 ?”
他说 :“如果你昕霍洛维兹或者鲁宾斯坦 ,或者你喜欢的其他钢琴家,弹同一首乐曲的录音,比如肖邦《第一叙事曲》,你只能说你喜欢哪一个多一些,你不能说哪一个的演奏好,哪一个坏。同样,郎朗与王羽佳是非常非常不同的两个人,虽然他俩都很棒,极有天分,能力极强。因此,适合郎朗的方式,未必适合羽佳,我时常让他们尝试以不同的方式去演奏。一首乐曲可以有不同的演绎,问题是这种演绎是否有说服力 。”
“当我教学生的时候,我让学生尝试各种办法,我自己也去尝试,这样,我迫使自己寻找一种更加合乎逻辑的途径,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凭感觉。”
我问他,中国的学生与西方学生相比,在音乐理解上哪些方面比较弱?本来这是一个许多人想了解的问题,没有想到他反映敏捷地回答说:“你不能一概而论 ,西方人当中也有音乐感很差的人,而中国人当中也有许多有音乐天才的人 。”
除了在学院的教学,他仍然不间断的演出。没有于疾之前,曾经有过一年百多场的演出,现在基本保持在一年三十五场左右,他是如此强韧,不会轻易放弃演奏的。许多钢琴家上了年岁之后,就因为记忆力减退,很少弹新曲子,而他那些左手乐曲,都是 50岁以后才开始积累的。为左手而写的钢琴协奏曲,除了拉威尔的那首,还有普罗科菲耶夫、布里顿、施特劳斯、施密德等等的协奏曲,以及许多现代作曲家的新作。他一直在探索为左于而写的曲目 ,对于这方面的乐曲,可能没有人比他更加熟悉了。我提起,前不久听了弗莱舍在多伦多演奏了一首新近发现的左于协奏曲,他很有兴趣地问“是谁的作品?”,我刚刚说出“好像是新维也纳学派的”,他马上接着说:“是不是欣德米特?”
早餐之后,他对我说,他要上楼去练琴了,在厦门的比赛结束之后,他在洛杉矶紧接着就有一场钢琴独奏会。能够只用左手演奏而开独奏会?他很肯定地说:“ 是的,一场全部由 左于作品组成的音乐会曲目 。”
正如他的那本回忆录的书名《我实在应该练琴》一样,格拉夫曼先生这一辈子,不管何时何地,就一直在练琴 。
2007 年 12 月
原载:《琴苑走笔》
朱贤杰 先生
《琴苑走笔》序
文/ 周广仁
钢琴家 、教育家朱贤杰先生即将出版一本书《琴苑走笔》 , 这里登载了他自进入 21 世纪以来写作的部分约二十余万字的有关音乐和音乐家的乐评文章,这是中国音乐界的大喜事。因为我 一直认为 ,音乐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作曲家、演奏家、乐评家三者缺一不可 。但在我国音乐界乐评家极少,对音乐演出活动一般只作报道 ,很少有评论。而在国外有专门的、权威性的乐评家,他们的意见对音乐创作和演出都起到有益的帮助和推动作用。
我曾在1980年昕过朱贤杰先生的钢琴演奏,精彩的演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自幼学习钢琴,青年时代在上海也是数一数二的钢琴家。但我不知道他还是一位知识渊博、文笔流畅、思想 敏锐、善于讲道理的乐评家。几年来,他虽居海外,却非常关心国内的音乐生活,积极主动地给《钢琴艺术》杂志投稿,使我对他又有了新的认识,我欣赏他的文章。他的文章大部分是他亲自访谈的第一于资料,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在学术上他也敢于提出不同意 见进行探讨,观点明确,资料翔实。对年青一代的钢琴家,他又善意地提出一些建议,关心他们的进步,体现一位长者对青年一代的关怀。这样的评论文章正是我们国家所需要的。
朱贤杰的《琴苑走笔》中写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有关钢琴方面的:包括“大师剪影” 、“评论随笔”、“琴坛记事”和“唱片书评”四大方面,共39 篇。他近年来在国外经常采访一些钢琴家,出席观摩一些国际比赛和大师班课,包括应邀担任“第四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特约评论员,他详细地报道比赛的情况,也包括他本人的评论,与评委投票结果无关,而具独立的见解。他的文章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音乐信息,并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读来特别有意思。
我相信 ,《琴苑走笔》的出版一定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