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拯:顺滑与对抗—钢琴触感的奥秘3-2 190218
顺滑与对抗-钢琴触感的奥秘3-2
文/杨拯(南京艺术学院)
资料提供/杨拯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学术的基本态度。作为学术平台,霸拓推送(并不代表认同)能引发思索的文章。
三、关于阻尼和手感
在机械物理学中,系统的能量的减小—阻尼振动不都是因“阻力”引起的,就机械振动而言,其中一种是因摩擦阻力生热,使系统的机械能减小,转化为内能,这种阻尼叫摩擦阻尼。阻尼是指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并把运动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可以耗散能量的一种作用。
阻尼对于钢琴的机械传动的作用来说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阻尼有助于减少钢琴机械结构的共振振幅,从而避免结构因震动应力达到极限造成结构破坏。
2、阻尼有助于钢琴机械系统受到瞬时冲击后,很快恢复到稳定状态。
3、阻尼有助于减少因钢琴机械振动产生的声辐射,降低钢琴机械性噪声。
4、钢琴在动态环境下工作需要有较高的抗震性和动态稳定性,通过各种阻尼处理可以大大的提高其动态性能,可以提钢琴工作精度。
5、在钢琴机械系统的隔振结构设计中,合理地运用阻尼技术,可使隔振、减振的效果显著提高。阻尼有助于降低结构传递振动的能力。
钢琴非常精密,钢琴中使用的阻尼材料主要为呢制品。我们在调整钢琴的过程中会发现,在申达针的几处传动部位,即使是及其微小的松旷也会导致槌头或舟型器摇晃。气压、湿度、温度,快速演奏时因阻尼而产生的微弱热量,都会导致钢琴机械系统的变化。我们在调整中应当注意这些问题。
(注:上述“钢琴机械结构”不单指钢琴击弦机系统,而是包含所有可能的部位,例如踏板系统等)
四、关于挠度、动阻力和手感
挠度是指细长物体(如梁或柱)在变形时其轴线上各点在该点处轴线法平面内的位移量。
挠度计算公式为:Ymax=5ql^4/(384EI)(长l的简支梁在均布荷载q作用下,EI是梁的弯曲刚度)
动阻力是使弦槌获得最快速度而施加在琴键上的力。影响动阻力的因素有:击弦机及琴键各部件的惯性量,各呢毡的非线性弹性,各部件间的间隙,击弦机械杠杆的挠度等。一般来说,力的增加与弦槌的速度呈正比,但研究表明当力值达到一定时弦槌的运动速度不仅不会增加,甚至还开始下降。说明最大震奏速度基本在一定次数之内、不可能无限制增长。这主要是键盘机械的综合挠性值,吸收了演奏者施加在琴键上的力。我们可以这么认为用高强度材料做成的钢琴机械系统,综合挠度必然很大,可以以较快速度演奏,用低强度材料做成的钢琴机械系统则一定相反。那么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正确与否呢?答案只有一个,人(人的感受)。
现在不少钢琴使用碳素击弦机,这种设计的击弦机有很多优点,比如成本低、易于规模生产,精度高、强度高、不易变形、不霉变,不需要轴衬,但是在碳素击弦机钢琴的手感的表现上还是需要商榷的。钢琴这件乐器究其本质当属于自然属性,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不是机器,神经元和大脑、手、脚之间的反应是需要时间的。目前的科学研究认为神经传输速度为100米/秒,部分碳素击弦机因为挠度较强,使得灵敏度过高,使人有时难以适应。弹钢琴的过程是柔中带刚、刚柔并济的过程,某个机械单元如果偏生硬,就会制约整个演奏过程。这可能也是斯坦威、贝森朵夫等钢琴厂家一直遵循传统,至今仍然使用全实木材料制造钢琴的原因。
五、触后与“麻手感”
关于钢琴的触后感是近些年以来国内钢琴调律师刚刚认识到的钢琴触键感,体现了钢琴机械整体的精密配合,已经有国内外多位专家专门论述,具体操作方法请参看其它文献。笔者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一个现象,如果触后做的正确,不管是那一款钢琴都会产生一种非常舒服的麻手感,琴键按到底以后,在综合作用力的情况下,键盘会给指尖非常明确的反馈,尤其是中等力度以上的击键会非常明显,这是一种优质触键表现。
观其钢琴演奏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刚柔并济的“太极”过程。正确的触后感是个充满弹性的过程,同时会提升音色的品质。分解所有的触后调整技术要素,触后感的形成还是以“顺滑与对抗”为要素的。
其中有几种错误的麻手感,必须要引起注意:
1、当止音器开启不足(主要为低音区),琴弦在振动时触碰到了止音器,止音器通过勺钉把琴弦振动的能量传递到指尖;
2、止音器开启过度时,止音器弹簧会过度的把力量传递到指尖
3、部分大型立式钢琴的中低音换声区部位装有“复式”止音器,在演奏过程中,这种“复式” 止音器会颤动并传递到指尖;会引起错误的麻手感。
以上三种情况需要排除在外。
六、音准与手感
富有经验的钢琴调律师对钢琴的最低音调律时会发现,低音弦有拍音的时候会有和拍音速度相等的钢琴整体震动通过键盘传递到指尖,这种震动是错误的,必须要消除。
当钢琴整体的音准达不到要求时,高音、中音、低音所产生的复合震动传递到指尖的感受一定是紊乱而不舒服的,而这种感受会因为比较隐性容易被调律师们所忽略。我们应该牢记钢琴音高的两个基本要素:标准音、律制。
(本文入选“2018亚洲钢琴技师协会年会暨2018中国钢琴调律师年会”会刊,全文官翻为日本、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