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立式钢琴调整——正式工程(七) 181231
立式钢琴调整
——正式工程(七)
文/宋丹(南京艺术学院)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学术的基本态度。作为学术平台,霸拓推送(并不代表认同)能引发思索的文章。
十一、总检验
总检验实际上是在正式工程的基础工序完成后的总体检查项目。
此项目除了对各项操作结果的尺度及相互关系的再确认,还需在整体上从“触键及声音”这两点来衡量和鉴别此台琴调整的最终结果。
总检验的具体步骤可以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 按工程作业工序的要求,对各部件项目调整做再次确认。
⑴ 各关键项目的尺度及同一性要求,例如:
a.击弦距离:46mm~48mm;
b.琴键高度:键盘底板距白键皮上表面64mm、白键键面距黑键前部顶端12mm;
c.琴键下沉深度:10mm;
d.脱进距离:低、中、高音区分别为3mm、2.5mm、2mm;
e.倒退制止距离:低、中、高音区分别为15mm、14mm、13mm;
f.制音器启动:琴键弹奏至底部或延音踏板踩至底部,音头毡离弦距离为5~7mm;
g.制音器个别启动:弦槌运行22mm~23mm时开始启动;
h.延音踏板调整:延音踏板下沉10mm时制音器开始启动等等……
⑵ 各关键项目的相互关系及同一性要求,例如:
a.顶杆与弦槌座之间纵向的相对位置关系;
b.卡钉(顶柱)与联动杆底座之间横向的相对位置关系;
c.顶杆凸起部分与缩调木纽之间的横向位置关系;
d.接档木与尾枕之间的相对角度位置关系;
e.各部件背档(包括顶杆背档、制音器背档、弦槌背档等等)与其相对应的部件之间的
相对位置关系;
f. 攀带铁丝与左右相邻接档木铁丝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等等……
2、全琴触键状态的检查
触键状态的检查是为了确保击弦键盘机械具有良好的手感,能够较准确的表达演奏者的演奏意图,从手指的弹奏感受上具备较好的弹奏效果。
对触键状态的检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⑴ 不同音量表达下,确认二次击键无障碍的顺利完成。
从键盘击弦机械的机械原理上看,二次击键是否能够达成,主要取决于顶杆回复到弦槌
座下方是否顺畅和及时。
在不同的音量表达中,所需的顶杆回复灵敏度也不同。因为弱奏状态下(音量小时)最对机械回复力灵敏度本身的要求最高,所以,我们可选择对弱奏状态下二次击键的完成情况用来作为判断的依据。
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存在二次击键声音较弱或无法进行的情况,我们例举以下几个主要可能性来排除:
a. 键盘返回是否顺畅(按前文初步工程调整方法进行排除);
b. 弦槌座轴架、顶杆轴架或联动杆轴架的申达是否过紧(解决方法于《钢琴修理》相
关教材中另文讲解);
c. 顶杆弹簧形状是否存在形变或弹簧回复力是否偏小;
d. 顶杆与弦槌座的相对高度位置是否正确。(因顶杆高度由卡钉高度决定)即卡钉高
度是否正确。若顶杆过高,亦会因弦槌座高度位置的阻碍而影响顶杆及时、顺利的回复至弦槌座下方,从而影响对弦槌力的传导,导致二次击键按要求完成;
等等……
⑵白键与黑键工作量大小同一性的确认。
根据立式钢琴键盘击弦机械的工作原理阐述,脱进阶段中,顶杆横向运动脱离弦槌座之后,弦槌依靠惯性击弦。
脱进的一瞬间,琴键下沉至某一位置,此位置至琴键下沉至底部的距离决定工作量的大小,也就是说,此段距离大则工作量大;此段距离小则工作量小。
同时,工作量的大小也能说明工作量之前键盘下沉的量,我们暂时称之为“工作前量”。因为琴键的下沉量总体为10mm,所以,工作量大了,工作前量也就相对小;反之,工作量小了,工作前量也就相对大。
工作前量的大小、脱进距离直接影响弦槌惯性击弦的力度、速度和击弦历时等因素,那么除了音色差异(此项影响于《音色整理》相关教材中另文讲解)之外,各项机械产生的反作用力也会直接反射于触键。所以工作量的大小直接影响键盘击弦机械的触键状态。白键与黑键工作量大小的统一性确认也显得尤为重要。
在前期步骤都符合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调整时,如黑、白键的工作量存在差异,可以根据工作量大小的同一性为原则,对黑键的键深进行适当的调整(需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产生原因与生产加工工艺有关之处,另文讲解);
⑶对单位时间内连续击键次数的确认
根据对立式钢琴键盘击弦机械工作原理的分析,如果单位时间内连续击键的次数达不到应有的要求,我们需要首先检查以下问题:
a. 脱进距离
琴键下沉时顶杆脱离弦槌座的弦槌脱进点与琴键抬升时顶杆开始回到弦槌座下方的复
位点是相对应的,只有当顶杆回复到弦槌座下方,才能再次击键,如此往复运动形成连续击键。所以,连续击键的频率取决于顶杆回复到弦槌座下方的快慢。在各部件运动够灵活和弹簧力度准确的情况下(前文已讲述),空间距离的大小决定了顶杆回复的速度。
由此可见,脱进越晚(在允许范围内,不产生其他机械问题的前提下),回复越早,则单位时间内连续击键的次数越多。
b. 顶杆横向运动的幅度
由于速调木纽的阻碍,顶杆弹簧在被压缩至极限后,顶杆开始横向运动,并且在脱进之
后继续存在着,直至琴键下沉之底部。
顶杆横向运动的幅度直接影响其回复到弦槌座下方的时间。横向运动的幅度越小,回复所需的时间越少,速度越快;反之,横向运动的幅度越大,回复所需的时间越多,速度越慢。速度快则再次击键快,单位时间击键的次数多。
控制顶杆运动幅度的是顶杆背档,也就是说顶杆背档的位置决定了单位时间的击键次数
但需注意的是,顶杆背档距离顶杆也不是越近越好,如果导致顶杆脱离弦槌座不充分,则会形成弦槌前后抖动等不正常情况。所以顶杆背档的位置需适当(前文调整工序中有具体要求和标准)。
⑷适度的强、弱击键,确认各部件机械运动状态是否稳定
分别以适度的重击键和弱击键来测试机械运动状态是否正确
3、 全琴发音状况的检查
发音状况的检查是为了确保钢琴具有良好的发音,避免不必要的杂音出现,能够保持
较正常的制音状态,准确的表达演奏者的演奏意图,从发声效果上具备较准确的效果。
对发音状况的检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⑴键盘、击弦机部分杂音的检查确认
键盘、击弦机部分杂音,多为接触性杂音,一般情况下有摩擦或碰撞产生,特别是呢毡老化时更为明显(排除设计、生产因素)。例举部分常见原因如下:
a. 键盘呢与对应销钉(键前销、平衡销部位)之间的摩擦;
b. 键盘与枕木之间的碰撞;
c. 卡钉与联动杆底座之间的接触;
d. 勺钉与制音器白板呢之间的接触;
e. 顶杆与其它零部件之间的接触;
等等……
⑵制音器工作状态准确,无不良发音和不良止音情况出现
检查制音器的知音效果和常规击弦状态下的发音效果是否正常,根据出现的问题,具体分析、解决。例举部分常见原因如下:
a. 击弦机支架与固定击弦机的螺杆之间安装不到位引起的制音不完全;
b. 制音器压弦角度不正确(存在上部离线或下部离弦情况)造成的制音不完全;
c. 制音器压弦力度不一致导致的制音效果不理想;
d. 制音头与琴弦相对位置不准确造成的制音效果不佳;
e. 制音头本身的损坏或磨损导致的制音效果不佳;
f. 踏板的系列问题引起的制音效果不完全;
等等……
⑶检查确认有无非正常的共鸣性杂音
共鸣性杂音相对其他性质的杂音来说较为复杂,产生杂音的部位和原因也较为难把握。有内部原因、外部原因等等。例举起来无章法可言,下面就较常见的产生共鸣杂音的现象做大致归纳:
a. 音源系统本身问题产生的共鸣杂音;
b. 琴体内杂物产生的共鸣杂音;
c. 各机械零部件安装不到位产生的共鸣杂音;
d. 由钢琴外部原因引起的共鸣杂音;
等等……
注意:以上总结归纳只是举例说明,并非完全,且排除生产制造或钢琴本身质量原因造
成的各种问题。
原载《乐器》杂志